魯班術之:33種榫卯結構動圖解析!

兩塊木頭,用釘子釘在一起,它們只是兩塊木頭。但是,當木匠把多余的部分鑿去,一凸一凹,木頭便有了陰陽,有了思想,有了情愫。

它們也有了新的名字——榫(sǔn)卯(mǎo)。這種千年的技藝,發展進化至今,已多達百種,并廣泛應用在包括建筑、造船、家具,棺材之中。

古家具的精髓是榫卯。有人說,“榫卯”是古典工藝的“業界良心”,家具中的榫卯結構成就了中國含蓄內斂的審美觀。

那到底都多少種榫卯結構呢?它們又是長什么樣子呢?又是怎么構成家具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1、楔釘榫


楔釘榫

它是指在異位的來去榫中間橫插一根方形的木銷,使之無法脫開。一般用在圓形家具的邊框組構,以及圈椅“月牙扶手”的拼接。

2、挖煙袋鍋榫


挖煙袋鍋榫

又稱為“椅類搭腦及扶手末端彎曲向下彎扣”,不但有直角,還有斜角。一般用在椅子扶手、木梳背椅和靠背椅的搭腦部分。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夾頭榫

4、云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云型插肩榫

5、扇形插肩榫


扇形插肩榫

6、傳統粽角榫


傳統粽角榫

粽角榫有明榫和暗榫之分。明榫的三個外露面中有一個面出頭,但出頭部分也常被置于不容易看見的地方,如博古柜的頂部。

案幾、明式方凳等3個面都外露的角,則一般采用不出頭的暗榫。

7、雙榫粽角榫


雙榫粽角榫

8、帶板粽角榫


帶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高束腰抱肩榫

抱肩榫主要是用在桌面、腿和裙板之間連接的榫卯結構,比如有束腰的方幾、長條幾、方桌、條桌等多采用。

10、掛肩四面平榫


掛肩四面平榫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圓柱丁字結合榫

四出頭官帽椅的搭腦、扶手和腿足的相交處等一般都采用圓柱丁字結合。因其造型比較簡約,新中式家具中也經常用到。

12、圓方結合裹腿


圓方結合裹腿

兩棖轉角處相交將腿足纏裹,多用于圓腳家具。如圈椅,圓腳茶水柜等。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14、圓香幾攢邊打槽


圓香幾攢邊打槽

15、攢邊打槽裝板


攢邊打槽裝板

攢邊打槽裝板是中國木器家具最重要的一個榫卯組合,古典家具中的桌面或凳面最常采用此結構。

16、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17、格角榫


格角榫

大都使用在幾、案、桌、椅等的面框架部分。

18、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19、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三根直材交叉

21、加云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加云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22、插肩榫變形


插肩榫變形

23、平板明榫角結合


平板明榫角結合

24、柜子底棖


柜子底棖

25、方材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方材丁字結合

26、厚板悶榫角結合


厚板悶榫角結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28、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椅子腿足與扶手上下一體是比較考究的做法,整體強度高于比上下分為兩截的結構,這種結構在圈椅中比較常見。

29、直材交叉結合


直材交叉結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32、走馬銷


走馬銷

一般用在構件的暗處夾縫中,明處看不見。比如羅漢床,用在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

33、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0

評論0

請先
顯示驗證碼
沒有帳號?註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