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邪寶物介紹
中國神秘文化體系內的法寶,泛指一切經過人們有條件地操縱便能發揮所謂超自然法力的“寶物”,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供制作或能直接充當法寶使用的天然材料,如水、石頭及部份植物、礦物等,另一類是經人工制作合成的器具,如工具、武器、飾物等。
標簽:避邪;法寶;風俗
一、中國古代之辟邪寶物之——水
推崇為“五行”之一、“三官”(指道教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之列,人們對水的敬畏幾乎達到了與天地并重的程度。與此同時,水之于人,在提供飲用、灌溉及舟楫之利等外,還是施用范圍最廣、神通最多的法寶之一。
首先,水可賜福生財。俗信以為在各種特定時節汲取的水,可以給飲用者帶來福氣或財喜。如夏歷正月初一早上汲取的井水與河水,稱“銀水”或“財水”;在夏歷除夕守歲至半夜,打起燈籠悄悄去汲取的河水,稱“天地水”,可保來年大吉等等。而特別日子的水還有其特別功能:谷雨日所收露水,用來圖符并貼在墻上,有厭勝諸毒作用;農歷四月初八日所收露水用于磨墨,書寫咒語于紅紙上,再貼在墻上,可攘蝗災;又如端午日赤足瞠露,可攘災厄;夏歷八月初一“六神水”所收露水以調朱砂點灸,可祛百病,等等。而“避邪水”可治病招魂。俗信以為各種經過特定條件處理的水,有治病神效。如巫祝之流在水上畫過符策后,稱“符水”,或以清水祭神并加祝禱后,稱“咒水”“神水”“圣水”等,皆能療疾。天上下雨,以器皿接取后,謂“無根水”,用之煎藥有效。此外,俗信又以為小孩生病不愈,乃魂魄走失所致,也可借水的法力召回。如“過水”之法,是于夜半焚香祝禱后,再抱上病孩,偷偷尋一條小河蹚過,再上岸時,魂已歸體,病可愈。再如“叫魂”之法,是于天黑后端清水一碗,出門去沿路呼喚,視水中一起泡,便是魂已歸附,端碗回家放在病童枕邊,病可愈,等等。凡此種種,水自然有其避邪功效,但由于迷信成份太重,實效太低所以排名不靠前。
二、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之——灰
灰,《說文》解“灰”為“死火余燼”,無疑,指的是物質燃燒后的殘留物。但是,在中國神秘文化體里,灰居然也是用途廣泛的法寶。篤信灰有法力的觀念,其來源大概也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尋溯:古代文獻中,人們播灰作肥、積灰止水或揚灰助戰之類的記載很多。累積之后,是很可能將其功力作超效驗的廣泛化的。此外,遠從先秦以來,就有不少被后世歸為道家諸流的人士,都或隱或顯地試圖證明:物體經燃燒成為余燼后,僅僅是形狀的改變,其精魄仍聚積在灰里。依循這種觀念,寓有精魄的灰具有某種法力,也就順理成章了。過去常把“搓骨揚灰”的動作與“斬盡殺絕“的意圖聯系起來,其本意亦在于精魄在灰中,分撒開后,就可以阻擾其聚合的目的。用灰去祈禱幸福平安的功效一般是加上符咒的,就不在這介紹了,我們關心的是灰是怎么驅邪的。早在《周禮·秋官》中,即有“赤龍氏掌除墻屋,以蜃炭攻之,以灰灑毒之”及“煙氏掌去無視,焚牡霸,以灰灑之”等制度,就是用灰來攻除蟲富。以后,在宅中撒灰成為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風俗,“驅五毒”“打灰簸箕”等各種名目,多于夏歷二月初二、五月初五前進行。撒灰時要念咒語,亦有畫灰于地作鳥獸狀的。傳說中的撒灰活動,還由驅逐毒蟲演變為寬泛的驅疫辟邪方術,甚至有夜深人靜時畫灰于道,作弓矢形狀,以求射崇攘災的。有些地方還有給小孩鼻尖上抹鍋灰的習俗,據說也是為了壓邪逐鬼。
三、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之——石頭
普通的石頭能成為法寶,其觀念上的依據,是古人的靈石崇拜意識,這里僅就其避邪的適用范圍和操作形式作些介紹。敦煌寫卷中有《用石鎮宅法》,云:“凡人居宅處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財,以石九十斤,鎮鬼門,大吉利;人家居宅已來,數亡遺失錢不聚,市買不利,以石八十斤,鎮天羅地大吉。”所謂“鎮”,就是照堪輿家指定的方位,埋下一塊石頭。鎮墓。即造墓時埋石為祭,理由與鎮宅相同,但受惠對象則是亡者親屬,延及子孫后代。鎮巷。如住宅大門正對里巷(道路)、橋梁或別人家的屋角,俗信以為將有“邪沖”,如魯班經內描述的”泰山石敢當”石鎮之類便是。而玉器是一般避邪之物,當然現今更有不同的晶石用以開運辟邪,如在身上配戴一些高能量的水晶寶石,特別是隕石、發晶、黑曜巖等等,藉助這些高能量寶石的能量來增強人體的氣場能量,藉以形成一個良好的保護場、防護罩,那么,就不怕什么外靈、邪靈、低靈來侵了。
四、中國古代辟邪寶物之——雞頭狗血
雞狗都是家養禽畜,但是在古人觀念中,它們的來歷非尋常動物可比。緯書《春秋運斗樞》稱“玉衡星散為雞”,《春秋考異集》則謂“狗,斗精之所生也”。如此秉賦,是與人們將它們身上的某些部份作為法寶用有直接聯系的。狗血作為辟惡破妖的法寶,《史記》中已有記載。秦始皇殺狗課四門以御兇災便是一例。此后,殺狗涂血于門戶上,一直是民間辟除不祥或抵御邪惡的基本方式之一。俗信又以為狗血雞頭是化解妖氣的最簡便辦法,特別是雄雞頭,黑狗血更具功效。倘遇上“妖人”使用法術,如剪紙為馬、撒豆成兵時,也可將狗血潑去,破其妖術。民俗中雞血與狗血共同使用以厭妖邪的現象也很普遍。現時一般在安墳作墓,會用雞血開光,道教一些教派亦會用雞血作為做法事工具之一。
五、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之——小豆
古人稱豆為菽,但是據《廣雅》《博雅》等書的進一步辨析,還有大豆稱菽而小豆名苔的區別,凡黑豆、黃豆、青豆等,都屬大豆,如赤豆、綠豆、白豆、豌豆等,就屬小豆。在中國民間傳統風俗里被看作有神通有靈驗的豆,都是小豆。此外,本土佛教信仰和習俗內,也有用黃豆作“舍緣豆”派用處的。
小豆的神通首先在于辟瘟避疫。如《雜五行書》云;“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靈驗。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顆,女吞十四枚,經無病,令疫病不相染。”顯然,這種有時講究、男女區分等條件的小豆施術,并不是藥物上的觀念。再如《歲廣記》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其理相同。還有接指認赤小豆就是厭鬼物的說法,《歲時雜記》云:“共工氏有不才子,冬至日死為疫鬼,畏赤豆,故是日作豆粥厭之。”此前我們已知,服赤豆限于冬至,凡正旦、元宵、七夕、立秋均有眼之避疫的靈驗,原來它正是“疫鬼”最害怕的東西。這個傳說不但在中國很流行,而且在流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即使在今時今日,在那里的民俗中也廣有“撒豆驅鬼”的行為,只是所驅的鬼各有不同而已。我們現時在風水制煞上,亦有用七色小豆作為工具的。
六、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之——桃木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驅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認定桃樹為百鬼所懼的神秘觀念。在古代文獻的記載和解釋里,這種觀念的依據大致有三種類別。因為和主題無關,所以就不詳細介紹了。本段主要講述的是發揮桃木驅邪鎮鬼功能的方式:
1.桃板。亦稱“桃版”“桃符”“桃符板”等,系用桃木削成的厭勝物成對使用。板上畫上神荼兄弟(傳說中的驅鬼之神)的像,使之壓邪。當然,眾所周之知,后來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春聯”“對聯”了。
2.桃印。亦名“桃印符”,用桃木刻成的印鈕,涂以紅、藍、黃、白、黑五色并寫有辟邪咒語,鈕間穿孔。逢端午節時,單只使用,方式是用彩繩將桃印系在門上或帳屏間,起驅兇攆鬼的作用。訂閱號透天機。
3.桃役。用桃木做成的佩飾性厭勝物,瓜形,多棱,刻有銘文,內容多祈福壤災乏辭。使用方式是夏歷正月佩戴在身上。從《韓詩外傳》記述可知,此俗在春秋時已經風行,后來的桃木制剛卯,是其遺制。
4.桃人。亦名“桃梗”“桃偶”,用桃樹梗刻成的厭勝物。狀如人形,大小隨意。使用方式是夏歷除夕或正旦時,立于門側,以辟兇邪。從《莊子》《戰國策》等書的記述中可知,此俗在戰國時已流行。有些地區的民間建宅習俗中,也派桃人的用處,方式是在門墻上或梁柱間開個小洞,放個小批人過去,再封住,認為可辟兇鬼,保住宅院的安定。
5.桃核。截取桃樹上的枝杈,毋需加工,就是現成的鎮鬼物。《莊子》上說,在家門口插上桃枝,兒童進門不害怕,鬼卻因此生畏卻步。此外,古人還用桃枝洗澡,以為可避邪氣。佛道之仕,把它串成手珠,佛珠以方便打座入定時,空間能凈化。
6.桃弓。又名“桃弧”,用桃木制成弓形厭勝物,和棘制的箭形厭勝物配套使用。《左傳·昭公四年》記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災”的儀式,“災”之含義,似比鬼的概念還要寬泛些。現時有些地方亦有掛弓箭在大門口之風俗習慣。
7.桃前。用桃木棍和禾穗復合制成的法寶,狀如答帚。《左傳》《禮記》和《周禮》等書上,均有用桃前拔除不祥的記載。桃前的使用場合,致有臨喪吊唁和殺牲取血兩大類。古人認為死人的事總是與鬼魂之類相關聯的,憑吊死人前,須用鎮物,方可確保活人不受侵害,而桃前便有這種鎮鬼的威力。殺牲取血為盟誓用,然而也怕有不祥,桃前起到被除的作用。古時候,手執桃前做拔除工作的,多為巫視等官員,但后來挑前漸漸變成了道土的法器,也就是拂塵的前身了。
8.桃木劍。這個應該是大家最熟的用桃木削制的“捉鬼”或“斬鬼”的法寶,和“桃印符”、葦索等配套使用,這已是“牛鼻道人”之類手中的物事了,但取義源于古人篤信桃木有鎮鬼的神力。現時一般重驅邪治病法事,這個是基本法寶之一。
9.桃湯。《荊楚歲時記》里有正月初一飲桃湯以避邪氣的描寫,究竟是用桃子抑或桃膠、桃木熬湯,今已無考。此外,民間巫祝之禁術中,還有用桃湯洗澡以解鬼迷的辦法。
七、中國古代避邪寶物之——銅鏡
在重多法寶中,銅鏡的擋煞能力是最強的。古代中國人長期使用銅鏡,銅鏡不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藝品,也是一種兼有多樣功能的法寶。銅鏡的法力從何而來,古人的種種解釋多與其制作者相聯系。銅鏡的神明妙用,首先在于它能“觀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樸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它們一看見銅鏡,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于是趕快溜走。基于這一原理,凡巫視道冠一流在從事捉鬼妖等活動時,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鏡子當識破妖怪的法寶,其時鏡子乍現,妖怪就逃之夭夭了。順此思路,照妖鏡又成了應用廣泛的禁劾物,比如古代武士甲胄的后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塊“護心鏡”,一方面,鏡材的銅質本身具有抵御劍矢之類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發揮鎮嚇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塊小圓鏡鑲在大門頂端中間部位的民居建筑習俗,在中國許多地區盛行,甚至直到今天,這塊具有鎮邪驅怪意義的古老的禁刻物,還常常出現在現代風格的建筑物上,只不過鏡子的材料已由熟銅變成了玻璃,不銹鋼,反光銀紙等。又比如,在傳統的婚禮風俗中,銅鏡是使用場合和次數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著有銅鏡的新衣上轎去婆家;在花轎進入婆家大門前,還要由專職人員用銅鏡在轎廂內上下左右仔細地“搜尋”一遍;用作合晉的洞房里,一面大銅鏡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器物。此外,布些地方,銅鏡也被使用在民間喪葬活動中,人們將其置于墓穴頂部,或棺床的四角,這些安排均出于辟邪的需要。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