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數術源于感性思維,發展過程中綜合運用了形象、比類取象的聯想力,以及觀物取象的直觀思維,類聚群分的邏輯思維,極數通變的象數思維等方法。
了解這十個數字所代表的內容,理解易學也就事半功倍了。
0
無極
“無極”出自《道德經》,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無邊際,無窮盡,無限,無終。“無極”一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沒有中心”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事物產生之前狀態的抽象理解。
1
太極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易經系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在《老子》第四十九章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他的天地始于“道”、萬物之本生于“一”的觀點。
2
兩儀陰陽
兩儀在古典哲學中指“陰陽”。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為陰陽。
《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陰陽也是天地出分之時,清氣向上為天。濁氣向下為地。天為陽,地為陰。
3
三才
三生萬物。
三的發現大大促進了人類的抽象思維。中國古代哲人們以“三”的最初原始觀念為內核,在其外部又包裹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儒家經典《易經》的符號體系就是建立在“三”及其倍數“六”的基礎之上。
三才,即天、地、人。
這三類物質皆包含兩種相互對立的因素,天干就是代表天機道,地支代表地脈道,藏干代表人間道,命數就是這個天地人三才之道組成的。
4
四象
四象,是指天空中東南西北四大星區。
“四象”分別為:“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又指《易傳》中的老陽,少陰,少陽,老陰,易傳四象與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龍表少陽主春,白虎表少陰主秋,玄武老陰主冬,朱雀老陽主夏。
5
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于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
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6
六合
六合,一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二指古代用于記時、記月的十二地支。
選擇吉日良時,考慮“沖(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稱十二地支六合。
歷來人們認為“六”是個象征順利的數字,也因為《易經》的坤卦有三個陰爻重疊而成,是三個“六”組成的純陰之卦。
《坤傳》:“坤道其順乎。”《說卦傳》;“坤,順也。” 坤卦代表了順利,重疊的“六”也就代表了順利,所謂“六六大順”是也。
7
七星
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
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8
八卦
八卦,是中國古老文化的深奧概念,是一套用三組陰陽組成的形而上的哲學符號。其深邃的哲理解釋自然、社會現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礎是易象,重卦的基礎則在于爻變,“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內在動因。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9
九宮
九宮是古代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其中,乾、坎、艮、震屬四陽宮,巽、離、坤、兌屬四陰宮,加上中宮共為九宮。
數字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載者,通過數字的內涵與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賢智者為我們留下的思維模式、哲學思想、宗教理念、易學術數等寶貴的精神遺產。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