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有人覺得港臺風水師更牛?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易學文化也被更多人認可,再加上資本的運作,商業模式的借鑒,近些年內地誕生出了不少易學大師。然而如果要問, 內地的易學大師和港臺的易學大師哪家更厲害,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港臺。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結果,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點就是歷史原因。建國初期的一系列政策對傳統文化有著嚴重的打擊,尤其對周易文化這一塊,打擊力度更是強烈,一直到了改革開放之后,這種情況才有所轉變。而同時期的港臺,易學文化蓬勃發展,可以說內地易學文化的發展落后了港臺地區四十年。

 

第二點是從業人員的素質。港臺地區的易學相關從業人員都有著良好的受教育背景,有著很強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心,因此從業人員大多有著良好的口碑。而內地方面,很多從業者都是鉆空子選手,真的有相當一部分人連完整的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魚目混雜。不過有調查顯示,近年來內地大學生加入易學行業的比例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內地與港臺從業人員的素質差距不斷縮小。

 

第三點是行業規范和公信力。在港臺有正規的行業協會去約束和制定行業規則,有著很強的公信力。在港臺一位大師如果碰到困難,會有多位大師甚至集體組織幫助,絕不會出現同行誹謗、相互攻擊的低端現象,從業人員努力維護行業形象,堅決與破壞行業形象的人做斗爭;如果某位大師一時口誤出錯,同行業的其他大師也會為他打圓場。而在內地,同行犯錯,多是窩里斗、踩別人上爬、詆毀別人抬高自己、相互拆臺等。

 

第四點是行業大眾化、透明化。港臺地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平民化,普及化,娛樂化。就易學常識而言,港臺居民懂得非常多的風水常識;而在內地,尤其是北方地區,很多人還認為易學就是封建迷信。因為受眾群體多,系統性的學習途徑也比較完善,也有很多配套的中高端書籍和教程。

 

而在內地,目前還停留在易學大師要保持神秘,要讓客戶看不懂、摸不透,甚至要讓客戶覺得有特殊能耐的不透明化階段。客戶如何分辨一個大師的能力,也是要憑感觀來判斷這個大師靠譜不靠譜,有沒有范兒。這就造成了一種很可笑的現象,真正鉆研易學的人并不太吃香,反而會裝模做樣的人更容易讓客戶掏錢。

第五點是商業產業鏈的高度完善。經過長期的發展,港臺地區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鏈條,就說每年年底生肖運程的相關產業,對整個港臺地區來說已經超過了百億的市場份額;不僅在港臺地區,內地、東南亞、歐美、日韓等,港臺生肖運程吉祥物都是獨樹一幟。其中包括了眾多高中低市場定位明確的產品和明星企業,互幫互補填充市場空白,形成強大且完善度極高的市場產業鏈。另外,港臺地區的很多大師都有參加過綜藝節目的經歷,大大提升了大師的知名度,這也是產業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六點是內地門派眾多,相互打架,各自為陣。很多大師為了嘩眾取寵,傳播的內容脫離周易本源,虛多實少,充實著太多封建迷信的東西,故弄玄虛,讓越來越多人看不懂風水的科學性。比如三個人去看宅,經常是得出三種不同結論,說出來的話也模棱兩可,而且還會相互口誅筆伐。

綜上,從整個行業來看,內地與港臺的確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這就真能代表港臺的大師就很優秀嗎?我們不妨再從下面一些觀點進行一下思考。

 

港臺地區雖然易學文化氛圍不錯,但終歸地少人少,資源有限,能夠總結的案例就比較少,大師的實戰經驗自然也不多。 而港臺地區的文化主要是潮汕、客家文化,只是華夏文化中的一個分支,不是易學源頭文化繼承者,再加上相關從業人員大多不屬于正宗門派,底蘊相對薄弱,這就會導致港臺大師在面臨真正棘手的難題時,沒有壓箱底的秘訣來應對。

 

港臺地區還有個很難回避的問題,就是被西方文化滲透太嚴重,最典型的就是“中西結合”,說著生肖拉上星座,說著梅花易數扯上塔羅占卜。的確,易學在一些細節上可能存在模糊,這時候配合西方的神秘學能取得意象不到的收獲;但更多時候,港臺大師會把生肖運程和星座強行揉在一起,顯得不倫不類,還要強調自己是易學大師,實屬尷尬。

港臺很多易學大師的現狀是以寫書、拍視頻為主,寫書、拍視頻的背后是無窮的取巧。我們世面上很多港臺大師寫的書和出版的一些質量不高的刊物,很不客氣的說,沒幾個有理論功底可言,都是一些小白看了很舒服很爽,感覺似乎很有用的東西,其實就是易學類心靈雞湯,所謂大師也頂多是明星而已。也因此,到目前為止,港臺就沒出過幾部易學著作,幾乎都是對古典名著的斷章取義,或者相互抄襲,基本都是大同小異,內涵空泛。

 

最后,簡單地總結一下。從大環境來說,內地與港臺的確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內地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如果再有一定的政策扶持,易學文化主導世界,指日可待!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0

評論0

請先
顯示驗證碼
沒有帳號?註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