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门五步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對于我們華夏子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剛接觸到它時,是十分困難的,仿佛置身于黑夜中尋不到前進的方向。
cover_image
所以今天古一國學大講堂給大家整理了《周易》入門五步走!在黑夜中為你點亮一支火把,帶你探尋國學的智慧!

一、準備期

當我們想學習《周易》時,而應當以一種相對輕松的心態,對相關的卦象,以及相關的基礎知識,做一個常識性的了解。

對卦象的了解,相當于掌握必要的單詞,對易學中相關術語等常識的了解,相當于了解相應的語法。只有經過了這兩個部分的準備,才能開始對卦象以及《周易》整體的閱讀理解。

相對困難的是,卦象本身的熟悉乃至記憶的過程,于此幾乎沒有捷徑,相對而言,可稱之為經驗的有兩點:

首先是利用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這句八卦卦象口訣,結合圖像,熟記八卦的卦象。

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通過上下卦的卦名以及它們的基本取象的組合方式,來記憶六十四卦。比如家人卦,上卦為巽,下卦為離,巽的基本象是風,因此組合起來就是:上巽下離風火家人。

換言之,就是記名稱而不用記圖像,然后在通過名稱反應出圖像,與記化學方程式的方法類似。

這個準備期,雖然可能需要兩到三周的時間,但是將會大大緩解,在下一步正式閱讀過程中的阻力。

二、讀《說卦傳》

眾所周知,構成《周易》的卦象,其實就是一套傳子上古的符號文字。

符號文字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代表的內涵極為豐富。如同我們在紙上隨便畫一條豎線,它就成為了一個符號。

這個符號的內涵,可以隨著我們當時的心境的不同,而代表一個人,一支筆,一棵樹等等,幾乎無窮的內容。

雖然所有卦象都在一個大的系統中,而使其內涵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舊豐富多樣。這就是為什么《周易》的卦象在轉化成文字時,會出現眾多的取象。

卦象

同一個卦象,既可以代表一頭羊,也能代表一張嘴,與四柱中的十神類似,如正印能代表母親,也能代表學歷、房子等等。

但這些取象又是連接卦象和系辭的橋梁。系辭之所以讀起來古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是用文字,通過這些取象來描述卦象的。所以不了解卦的取象,實則難讀懂《周易》。

如果結合前面的比喻,這些取象方法類似于所謂的習慣用法。理解了,它們往往就是理解系辭的鑰匙;不理解,它們就是鎖住系辭的鐵鎖。

而《說卦傳》所寫的就是這部分內容,就是各種卦象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些取象方法。因此,在正式閱讀之初,應當由此入手。

三、讀《系辭傳》

《系辭傳》分上下兩個部分,為孔子所撰《易傳》的一個組成部分。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具有奠基性意義的文件。

在《系辭傳》中,孔子表面上是在系統地闡述了與《周易》有關的種種基本原理和哲學思想。但實際上,也是對其自身的世界觀、宇宙觀、性命觀的系統闡發。

子貢曾說子: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說明孔子在日常中極少討論此類形而上的問題。想來是因為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作為依托,極易陷入一種虛無的狀態中。

而《周易》學習的最大陷阱,就是過早的轉向占卜,進而執迷于其中,勞而無功。人們之所以會落入這個陷阱之中,除個人因素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易》中所闡釋的道理,讓人不易理解,更難以應用。最終,使人們轉而求于占卜。

《周易》的義理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在讀《周易》時,是從前往后順序而讀的,而《系辭傳》通常列在六十四卦的解讀之后的。

所以,人們首先會看到一個個單獨的卦(一段段單獨的道理),而很難形成一個系統,自然也就難以理解,更加難以利用了。

反之, 如果先讀《系辭傳》,就會在整體上對《周易》的義理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把握,再來讀某一卦時,不僅會因為熟悉了其中的思維方法,而更加順暢。同時,也會因為站在系統的高度,俯視具體而更見其深刻與透徹。

所以,學易應當先讀《系辭傳》,再讀針對各卦的解讀。

四、繞開乾坤二卦

乾坤兩卦中包含了所有位置上的陰爻和陽爻。所以在對六十四卦的解讀中,這兩卦的作用相當于一部字典。

在其它的六十二卦中的每一爻的解讀,原則上說,都可以從這兩卦中找到淵源。因此這兩卦既無疑是最重要的,同時也無疑是最復雜的。

按照通行的卦序,又恰恰是排在六十四卦之首。但對于一個初學來說,直接閱讀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通常都會被它們巨大的信息量沖擊得鎩羽而歸。

所以,建議大家先繞過它們,從第三第四卦開始讀起。因為,在每一卦的解讀中,都會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其中的內容,待到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再回過頭來讀,就會事半功倍了。

五、閱讀卦象中的變易與邏輯關系

雖然,孔子所做《易傳》對后世理解《周易》,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孔子通過《序卦傳》確定了六十四卦的卦序,也給后世解易者造成了誤導,為后世之人理解和應用《周易》設置了最大的障礙。

因為,它使我們幾乎完全失去了對卦象的變易過程的了解,使原本就是用來解釋這種變易的系辭,成為了無皮之毛,無根之草。

同時,也使得《周易》基本上失去了被正確運用的可能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讓《周易》淪為占卜之書的根本原因。

所以, 學習《周易》在能粗通其文字之后,就要轉向突破對六十四卦的內在邏輯關系,或者說存在于卦象之間的變易關系的理解上。

經過上述五個步驟的學習,我們就基本上可以對《周易》有個相對清晰的認識與了解了。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0

評論0

請先
顯示驗證碼
沒有帳號?註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