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尋龍,路遇到一宅,比較有代表性,也是很多山區家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今天拿這房子做一些講解,希望對山區家庭的朋友有幫助。
圖1-1(原圖)
站在房子出入大路底拍房子。給人感覺陡峭的感覺,陡峭水氣必下泄,無法停蓄。
圖1-2(示意圖)
抬頭所見,房子門前不做任何防護措施,這么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紅線)。
失足真會一摔到底,這樣隨意散水,久了也容易土質松軟造成塌方。
圖2-1(示意圖)
房子右邊看房子前面。整個平臺都是往前傾,泄水泄氣(紅箭頭),可做圍墻攔護,即保護人身安全,又可以使門前氣聚(紫線)。
房子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這往往是壓力大,能力不足好高騖遠的體現(橙圈)。可兩邊封墻,使一樓有更好的支撐力,不顯得頭重腳輕,也會形成內凹,吸氣。
綠圈凸出部分設計是敗筆,凸是排斥,反弓,與人格格不入,很難有好的人際關系。整體又像嘶牙咧嘴的感覺。
圖2-2(原圖)
看著都有不舒服,隨時往前摔倒的感覺。
圖3-1(示意圖)
大門往屋里看,屋外整體外泄四散環境已經很惡略了,內局設計也是讓人心里一沉。入門上下樓梯直接對著大門,加速氣外流(紅箭頭)。
大門連門檻也不裝!那怕阻擋一下氣外泄的東西都沒有!外泄內也泄,怎么會有余糧!
圖3-2(整改圖)
1加裝門檻,使屋內氣不外泄,有一定的蓄氣能力(紅線)。
2樓梯門前布置柜子做隔擋,即可儲物,又可以化解樓梯沖門,盡一步使氣聚屋內。
整體的整改,不敢說大富大貴,在努力勤懇的前提下,起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尾語: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下分享一個做得比較好的屋前明堂。
保持屋前有一定空間聚氣(綠圈),并做好護墻防止氣泄(紅圈),最好有自然方圓星峰在屋前有情開面顧主。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