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宅风水入门 地理五诀之优劣龙穴砂水向 五个原则

《地理五訣》一書書如其名,在先賢地理風水理論的基礎上,再次化繁為簡,把陰宅地理風水歸納概括為五個主要的要素,即龍、穴、砂、水、向五個原則。卷二至卷七就是緊緊圍繞這五個要素來論述。既講述了龍、穴、砂、水、向各自的形象、特點,又把五個要素加以溶合,論述彼此間辨證關系。

有人稱《地理五訣》是堪輿學典籍中的扛鼎之作。應該講《地理五訣》確是三合派地理風水通俗入門和值得精讀的著作, 它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不足之處:

是全書沒有一個風水地理實例。趙九峰先生在書中自稱看過“千墳萬冢”,但是全書八卷沒有一個地理風水實例,不能不說是個缺憾,讓人難以信服。不象徐繼善的《地理人子須知》,實例隨處可見。

是對于羅盤的講解內容不多。特別對于分金如何運用,分金與仙命關系如何未論及。

是書中繪圖很亂,模糊不清,讓后學多有不便,甚至容易產生歧義,走入歧途。當然,這是古籍風水地理書的通病,不象現代巒頭砂形水形附有彩色照片,清晰明了。

是由于編排的體例關系,粗觀其書,似乎對來水不重視。好象全書少有論及,細看幾遍后才知道卷一“九宮水法歌”和“補遺”就是說明來水的。可能由于趙九峰先生及門徒的時間過于緊促,全書的編排體例上有欠科學性。

現代有人認為《地理五訣》的著者趙九峰先生根本不是楊救貧先生三合派地理傳人。楊公從不認為“水為動為陽,山為靜為陰”。

盡管有如此這般的缺點不足,《地理五訣》一書仍不失為一本地理風水愛好者閱讀學習的好書,特別是三合派地理風水學者,可以精讀一番。 熟讀精思,自然長進。有人說風水地理要讀百本古籍,信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在學地理風水之上,就是寫照。

滏陽趙九峰《地理五訣全集》介紹風水先生是怎樣覆驗舊塋:’凡到一舊塋,先將左右前后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歸何處。不辭勞苦。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桿,次到墓前頂正中下一羅針,用外盤縫針,看穴中穴前內水口兩水交會于何處,或歸庫存不歸庫存。次看是地支向或天干向,生旺不生旺。再看龍是何字八首,是生龍還是死龍,龍水配不配,通竅不通竅,是水通竅還是龍通竅,或合元關通竅。搜公眾號中國風水研究會。再看貴人在干天或是地于:舍某貴人得位不得位,則知有無前程。看生方有山無山,有支,合某貴人得位不得位,則知明無前程。看生方有山無山,有財無財。看天柱訓低,則知有壽無壽。將四維、八干、廿四字局圍皆目的地遍,或在天干,或在地支,形象好不好。或是富穴,或是貴穴。穴暖不暖,風吹不吹,案眠弓不眠弓,有無不砂。然后照五訣書中圖形看,吉則斷吉,兇者斷兇,斷無不準。

“地理五訣”(龍、穴、砂、水、向)

我國先民們把地形總結為“地理五訣”(龍、穴、砂、水、向),是對人們居住環境的一種科學的高度概括。人們在追求與“地理五訣”達成和諧統一,實際上就是在追求與大自然在空間上達到和諧統一。

1龍

“龍者何?山脈也。山脈何以龍為?蓋因龍妖嬌活潑,……而山脈亦然,……”(《周易陰陽宅》)。龍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巒,通常為氣脈流貫的山體。到了平原,沒有山體的地方,也是有“龍”的。此時的“龍”已經轉入地下,是指地下的巖土層,地下巖土層也是有走向的。“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平地龍從高脈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旁尋水勢。兩水夾處是真龍,枝葉周回中者是。”(《撼龍經》)。從地質構造來看,水往低處流,巖層的走向也一樣。我們的成語里也有“來龍去脈”的說法,可見,“龍”是有走向的,“氣”依附于“龍”,走向和“龍脈”一致。“龍”也分吉兇,吉龍為光肥圓潤、尖利秀美、勢雄力足、雄偉磅礴的山脈,這樣的龍稱為“真龍”,能夠迎氣生氣。兇龍為崩石破碎,歪斜臃腫、勢弱力寡、枝腳瘦小、樹木不生的山脈,這樣的龍稱為“老龍”、“死龍”,迎接到的氣也是不好的兇氣。我們通常都說“青山綠水”,“青”就是指山的綠化狀況。山上有大量的樹木就稱為“青山”,樹木能夠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如果山上沒有樹木,就會造成水土流失,“青山綠水”變成“窮山惡水”。山體出現沖溝、滑坡、崩塌等不利于建設的現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風水學認為,“龍”不能斷,“龍”斷則“氣”斷。以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龍”斷處其實就是指地震斷裂帶、地裂縫等不良的地質狀況,是不宜建造房屋的。進一步說,地下巖土層的結實與否,直接關系到地基承載力的情況。可見,所謂“龍”,就是指我們在建設中所提到的工程地質條件,風水學中對“龍”的研究其實就是現代科學中地質科學的一部分。

2“穴”與“明堂”

“穴”是“氣”隨著“龍”而來所聚集的點,“明堂”才是我們所選擇適合我們居住、生活、工作的地點,“古之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名之曰‘明堂’”(《周易陰陽宅》)。它是指“穴”前靠山近水的平坦之處。而“穴”則往往成為城市中比較重要的地點,利于“氣”的集聚。“穴”與“明堂”的關系是“點”與“面”的關系。“穴”起到了一個“控制點”的作用,是明堂的前提。“明堂”的位置也符合西方學者所提出的“邊緣效應”。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說明山與水能夠提供給人類必要的生活、生產資料。近水,則有了生命的保障;近山,則提供給人類各種食物。不能離山太遠或離水太遠,這也是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道”的體現。上海浦東的陸家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黃浦江從西南往東北方向流過,成為傳統風水學中的“玉帶水”模式,后建立起的眾高樓圍繞著一個中心綠地,這個中心綠地就可以認為是“明堂”的位置,從而形成一個典型的“聚氣”的模式。從城市經營的角度來看,它改善了小區域的環境,從而增加了其周圍土地的經濟價值。“穴”與“明堂”的選擇其實是我們現代城市建設中的選址科學,需要從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3砂

“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周易陰陽宅》)“砂”是構成穴場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風水學中以中華傳統文化中代表四方的四神獸來命名穴場周圍的砂山: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東)青龍,右(西)白虎,并配以五行學說對砂山所構成的環境做出邏輯的分析判斷。風水學的原則是盡可能利用好的地形建設,對于一些不好的地形環境條件做出相應的改造。這里對地形的考慮就涉及到日照、氣候、土壤、風向等要素,與現代科學提倡的生態建筑的基本要求吻合。“《曲禮》注云:朱雀、玄武、青龍、白虎,黃帝陵之風水砂山意象四方宿名也。然則地理以前山為朱雀、后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別四方之山,非謂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地理人子須知》)一個典型的風水模式除了有靠山(鎮山)之外,左右兩側還應該有起護衛作用的山,使整個穴場成兜抱狀,來擋住“風”對氣場的破壞,達到更好的聚氣作用,讓人們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同時也能夠提供給人類一些維持生存的物質資料。(圖7為黃帝陵的風水砂山的意象,圖中的“四神獸”只是從形方面來說,并非是從方位的角度來說的。)

4水

“水者,龍之血脈。穴外之氣,龍非水送,無以明其來;穴非水界,無以明其止。”(《周易陰陽宅》)風水學認為,氣也是隨著水而走的,有水必有氣。在現實生活中,人對水的依賴也超出于對山的依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葬書》)故民間一些地區仍有“陰宅(墳墓)重山,陽宅(房屋)重水”的說法。水的走向,就是“氣”的走向。而“氣”又是和水的走向相同的。“氣”是貫通于水的,水的流動帶動“氣”的流動。而不同的水所聚到的“氣”所具有的性質也是不同的。水質清明,味覺甘甜為吉;水質濁暗,味覺苦澀為兇。水質的不同,即水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時,水的性質表現也有所不同,水質良好的地區當地居民的身體素質等方面比其他地方的好,而有的地區人們患有地方病也與水質有關。

水還具有交通的作用,不論古今中外、內河外海,凡是具有良好的水利交通條件的城市,經濟都比較發達。在城市中,道路也被風水家們當作水來看待,凡是交通便利的城市,經濟也較一般地區發達,從歷史上看,各個城市的發展無不與交通的發達程度相關。前面已經說過,山能夠提供給人們必要的生存資料,這也正好體現了民間流傳的“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說法。

水對人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選址時盡量選在河道的凸岸,而不選在河道的凹岸,是為了避免洪水的侵襲,別的文獻里已經說的很多,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5向

向指的是朝向,它具有矢量性。同一物體,隨著參照物的不同其方位也不同,故不能單純的說某一物體的方位是“XX”向。在風水家們利用羅經(羅盤)進行選址,或是對某建筑進行定向分金時,就是以其手中的羅盤建立起一個相對的坐標系,從而對穴場進行一些邏輯性的、適用性的分析和評價。看周圍的環境是否能夠滿足“聚氣”的要求,即整個穴場是否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的各種需要。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0

評論0

請先
顯示驗證碼
沒有帳號?註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