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唐代孫思邈也以 “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并由顏偉繪圖說明。
方開,清代安徽新安(歙縣)人,是雍正年間著名養生家,他創編的“仙人揉腹法”,對保養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堅持揉腹,自能 “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余,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效耳”。
1
腹部: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揉腹為什么能起到保健作用,這是因為腹部在人體有著重要作用。
中醫學認為,“背為陽,腹為陰”。人體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經中的任脈、胃經、腎經、肝經、脾經等重要經絡,甚至還有沖脈、帶脈等,可以說,肚臍周圍,就相當于人體的中心,相當于交通樞紐的環島。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這個中心。
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布,因而在《厘正按摩要術》中,比喻腹部為: “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常說,“人活一口氣”,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離不開氣,離了氣,人的生命就會終結,但“氣能益人,也能害人”。雖然人離不開氣,但窩氣成災。故治病先治氣,氣行病自無。
2
氣柔則腹順——揉散阻滯點,是治慢病高招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應的阻滯點。 也就是說,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對應的蛛絲馬跡。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 當我們的慢性病牽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的時候,那時您就去 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 (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您會發現您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如果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時卻在某個部位有阻滯點,那您一定要趕緊將它推散揉開,因為那必是個將來的隱患。
3
摩腹——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升清降濁,氣化之司
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 腸腦與顱腦同根。 生理上五臟六腑、四肢的營養,均靠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來供養。
脾胃在腹部中焦,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它們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氣化才能正常。
正如日本漢醫湯本求真說的那樣: 腹者,生之本,故為百病之根。
如果我們身體經常感覺不舒服,出現脾胃不和的癥狀,建議您可以嘗試一下推推肚子,您會很容易找到阻滯點,然后細心將它推散揉開。
晉代醫家葛洪也強調: “若要衍生,腸胃要清”的理論,清代醫家陳飛霞在陳述腹部與長壽的關系中說:“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壽”。 這樣我們通過手的感知獲取對腹內臟器病變的感應,就能夠迅速調整臟腑經氣,幫助人體實現代謝平衡。
總之,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癥。
4
關于揉腹手法,今天推薦給大家 延 年益壽的九轉法
延年益壽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摩腹之法,以動化靜,以靜運動,合乎陰陽,順乎五行,發其生機,神其變化。
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余,消長之道,妙應無窮,何須借藥燒丹,自有卻病延年實效耳。」
◆ 揉腹法詳解 :
第一式 :兩手緩緩上提,在胸前兩手中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接并按在心窩部位(即胸骨下緣下柔軟的部位,俗稱心口窩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做圓周運動,按摩21圈。
第二式 :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順摩而下,且摩且走,即一邊順時針轉動按摩一邊往下移,移至臍下恥骨聯合處(即小腹下部毛際處),共做21次。
第三式 :以兩手中三指由恥骨處向兩邊分開,一邊按摩一邊向上走,兩手按摩回到心窩處,兩手交接而止。
第四式 :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由下,直推至恥骨,共21次。
第五式 :以右手由左繞摩臍腹21次。以右手由左→上→右→下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第六式 :以左手由右繞摩臍腹21次。以左手由右→上→左→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第七式 :左手置左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輕捏定;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夾21次。
第八式 :右手置右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輕捏定;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夾21次。
第九式 :推畢盤坐,以兩手握固分按兩膝上。兩足十趾亦稍勾曲。將胸自左轉前,由右歸后,搖轉21次。畢,又照前自右向左搖轉21次。
如搖身向左,即將胸肩搖出左膝,向前即搖伏膝上,向右即搖出右膝,向前即弓腰后撤,總以搖轉滿足為妙。不可搖之過急,勿使著力。
◆ 練習次序 :
將一至八式依次做完為一遍,應連做7遍。
做完后,起身盤坐,按第九式搖轉,左右各21次。
照這樣清晨睡醒時做功叫早課,中午做功叫午課,晚上臨睡時做功叫晚課。 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適宜,只孕婦不可做。
◆ 注意事項 :
1. 凡做此揉腹功夫,必須集中精力,排除雜念。在放矮枕臥具上平鋪席子端正身體仰臥在上面。雙腳并齊。足心少許彎曲,手指輕輕揉按,緩緩移動。
2. 練功前一般要求解開衣褲,以直接揉摩為宜。姿勢第一至第八節,以正身仰臥為主。
3. 揉腹時必須凝神靜慮,動作輕松、柔軟、緩慢運動,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切忌閉氣著力。搖轉上身時不可過快過急,練功后應自感輕松舒適、無疲勞感為度。
4. 每次如認真做,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越慢越好。倘若有事,早晚兩次必不可少。
5. 練功期間,由于胃腸臑動增強等生理功能的變化,常會出現腹內作響(腸鳴音)、噯氣、腹中溫熱或易饑餓等現象,這屬正常的練功效應,可順其自然,無須做任何處理。
6. 凡腹內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練此功。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