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以立春還是以春節為界?

這是個令人糾結的問題,學術界也分兩派。

農歷算法: 從初一開始

以除夕為分界點,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歷新年(大年初一)為起點計算生肖的方法出現比較晚,最早記載出現在北宋,現在很多人比較認同這個。民俗專家們認為,屬相不應該按二十四節氣來算,畢竟春節是農歷新年的開始,也是農歷生肖年的開始,屬相自然應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也認同該觀點。

 

干支紀年法: 應從2月4日立春算起

相對于民俗專家以及王思潮的說法,江蘇省天文學會秘書長李旻認為,生肖應該從立春開始算起。據介紹,生肖以立春為標準的方法起始于商周時代,當前黃歷、傳統的命理學、占卜學等民俗學均以“立春”作為生肖計算的依據。

“現在人很少記得老黃歷,也自然記不得老派生肖算法。”李旻說,在中國古代,還用天干地支來記錄年月日。十二生肖的說法,就是天干地支紀年法才有的。“不僅有十二生肖,還有十二時辰,這套系統和農歷不一樣。”李旻說,干支紀年法是以太陽為參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為開始,比如馬年是甲午年,而羊年是乙未年,而且按照干支紀年法,每一年的長度都在365.25天左右。

如果要看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李旻說:“這就要嚴格地從立春日算起。”

 

絕大多數人贊同從年初一算起

究竟從哪一天算起?現代快報記者發現,百度的萬年歷中是從“春節”開始算起的;而絕大多數年輕父母們則不知生肖還有從立春算起的說法,都認為應該是從春節算起。有趣的是,如果從春節算起,就出現了有的年份“無春”,有的年份“兩頭春”。

 

關于生肖和年首的不同說詞

 

立春 – 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歷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歷每年2月3-5日(農歷正月初一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認為生肖不以新年為界而以立春為界的說詞

 

立春過去的確是叫’春節’,只是在民初時期,立春被農歷新年奪走了“春節”的稱謂而已,并不表示立春才是新年,看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這個常識,只是有些不懂的人以訛傳訛,又反變成立春才是新年,真正的新年一直就是大年初一。但是,生肖卻不是以新年為界的,而是以立春為界,因立春是農歷天干地支紀年里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進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動物生肖只是十二個地支的代稱而已。

 

認為立春是年首的說詞

立春是24節氣之首,所以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于現代的“春節”,陰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1913年(民國二年)7月,袁世凱擬定陰歷元旦為“春節”,次年(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夏歷歲首稱春節,一直相沿至今。故屬相應當從立春開始計算,而不是以正月初一為界。

 

認為正月初一是年首的說詞

“立春”只能說春天來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大年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中國古代“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公眾號,天機錄。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孫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在民國以后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么歡慶活動。

 

 

立春與春節對照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0

評論0

請先
顯示驗證碼
沒有帳號?註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