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經》是什么書

《葬經》是什么書

《鬼吹燈》跟《盜墓筆記》,在這兩本小說里,不約而同提到了一本書:《葬經》。

這本《葬經》是什么書呢?為什么會成為盜墓愛好者的必備工具書?

這本《葬經》是東晉人郭璞所作,此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天文家。同時,也是一個風水家,尤其擅長于占卜以及各種奇術。

比如有一年,他算了一卦,知道中原大亂,于是舉族南遷。此時,正是西晉末年,正是八王之亂鬧騰的時候。

八王之亂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史稱五胡亂華。而北方的世族開始大搬家,史稱衣冠南渡。

郭璞早就算到了這一點,在船票漲價之前就搬到了南方。

此后,郭璞也做了很多精準的占卜,而他最準確的大概是占卜自己的死亡。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后,晉朝的皇族司馬家族在南方另立了朝廷,也就是東晉。東晉的局勢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王馬共天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能夠建立基業,主要依靠了一對堂兄弟,文是王導,武是王敦。這天下,是王家跟司馬家一起撐起來的,所以叫王馬共天下。

位高則受猜忌,王敦這個人本來脾氣就暴,所以就想造反。

王敦造反前請郭璞占卜。郭璞一占,答:不行,你要仆街啊。

王敦很不爽,就說:你再占一卦,看我的壽命。

郭璞一占,報告:你不起兵,壽命不可限量,若起兵,不久就要完蛋。

王敦大怒,“你自己的命有多長,你算清楚了沒?!”

郭璞答:“清楚了,就在今天中午。”

王敦果然把他抓起來,押到南岡處死。

郭璞不愧為一個職業算命的,去之前,還算了一下,說:“我行刑的地方有兩棵柏樹,樹上應該有喜鵲巢。”

到了一看,果然兩棵樹,樹上真有鳥窩。而劊子頭一看郭璞,老朋友了。

數年前,郭璞見到此人,非要送他一件高檔衣服。那人不收,說無功不受祿。郭璞說你收下,到時自有麻煩你的地方。

今天竟然是他來行刑。大家知道,行刑有講究,送禮的就死得痛快,砍頭還能連著皮,不至于身首兩處。不送錢就不好說了,說不定半天都死不成。清朝的河南學政俞鴻圖因為考試舞弊,所以被判腰斬,行刑之后,上半身還在地上爬,用手指沾血連寫了七個“慘”字。

郭璞因為提前送了禮,當然就死得痛快些。

這些事情,都是正兒八經記錄在《晉書》里。雖然玄乎,但似乎又有一些根據。

那么,郭璞的這個本領是從哪里學來的呢?

據說,郭璞早年碰到一個叫郭公的人,傳授了他一本《青囊中書》,也叫《青囊經》。從此就像得到了九陰真經一般,打開了任督二脈,可以知天人之事。

哪么,這本《青囊經》又是什么來頭呢?

據說,這是黃石公所作。黃石公大家可能聽過,就是在橋上,把自己的臭鞋扔到橋下,然后讓張良去撿。

其實這是一次招生面試。

張良通過考試之后,得黃石公傳了這本《青囊經》。

張良學成之后,輔助劉邦得了天下,但他的這個書沒有找到傳人,帶進了棺材。

直到晉朝年間,一位盜墓賊打了一個盜洞,倒了張良的斗,在他的玉枕下面摸出了這本書。

《青囊經》才重見天日。

那么,傳郭璞《青囊經》的郭公很可能就是一個盜墓賊。

《青囊經》是中國第一本風水書,后面的所有有關風水的書,都可以追溯到這本書上,比如唐朝堪輿家贛州楊筠松,宋朝陳摶,還有南宋的傳奇風水大師賴布衣。他們都是從這本書吸取營養再加以發揮。

郭?璞的《葬經》同樣是受這本書的啟發,他得到這本《青囊經》后,從此通曉五行、天文、卜筮等術。而這時發生了一件事情,他的門人趙載把《青囊經》偷走了,還沒來得及讀,就被火燒了。

 

郭璞只好憑著自己的記憶,加上自己的領悟寫了一本《葬經》,專門講怎以埋葬先人。

 

在郭璞看來,選擇合適的墳地是很重要的,因為人與祖先通過血脈相連,如果祖先葬在好地方,那后代自然受益。

 

而歷史上,明文記載因為祖墳受益,也就是祖墳冒青煙的第一人是袁紹家。

 

袁紹的高祖父袁安的父親去世,要尋找一塊墓地,袁安在路上碰到三個書生,指了一塊地方,告訴他,如果葬在這里,則世代為上公。袁安就把父親在這里。

 

此后,袁氏一門果然興盛之極,按三國的說法就是四世三公。當然,曹操祖上的風水應該更好,至少能夠克制住袁紹家的。

 

好了,既然風水這么管用,那么這本風水中的寶典《葬書》中提供了什么秘訣呢?

 

一、何為生氣

 

世界分為陰陽,而陰陽組合起來,就有了生氣。有了生氣,才有了萬物。而《葬書》就是尋找生氣的一本書。

 

所以,葬經的第一句就是: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生氣是醞釀萬物的根本,生氣由陰陽交互而生,達到一定界限就成為風,風上升到空中就變做云,云累積化為雨,雨降下,潛行在地里,這就是生氣。

 

我們人就是由生氣凝結的,父母陰陽交合,生下后代。所以后代跟祖宗的生氣可以感應。如果能替祖宗找到一塊生氣凝聚之地,使父母的身體受生氣滋潤,那我們本人也會受到生氣的呵護,自然就無往而不利。

 

哪么,什么地方的生氣比較多呢?

 

二、尋找生氣之地,就是尋找龍脈以及龍穴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有水的地方一定是有生氣的。

 

前面講了,生氣在地里潛成,然后轉為風,這個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而是隱藏生氣的風。這個風凝結為水。所以找到了水,自然就找到了風水的地方。所以,得水為上。

 

藏風次之,則是講,首先找到生氣盎然之地,然后這個生氣還不能太容易擴散,必須有一個積聚的地方,所以,凹地往往也就是龍穴之位。

 

那么,具體怎么判斷是否藏風呢?

 

這就是第三招:觀勢望形。

 

三、龍脈

 

所謂勢就是動態的山勢跟水勢,山脈跟水脈蜿蜒而來,或迅猛,或溫婉,總有一定的勢。而形就是山脈或水脈停頓時的具體形態。

 

這其實就是動靜的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是陰陽結合的,有陰必有陽,有動必有靜。這就是事物的兩面。

 

陰陽要協調,動靜也必須匹配,勢與形也要相當。比如,如果勢是很迅猛的一個勢,如萬馬奔騰,來龍天降,而突然停頓下來,外面沒有秀麗的山峰聳立,內也沒有蜿蜒的水脈環護,那么這個生氣就無法聚納。最終這些生氣也會流走,無法形成藏風之地,葬在這里,骨頭都會腐掉,是為腐骨之藏也。

 

從另一個方面,勢就是所謂的龍脈,形就是所謂的龍穴。兩者要搭配,如果只有龍脈,未結龍穴,則是過山。這是五大不可葬地之一。

 

哪么,關于龍脈,也就是勢有什么區別嗎?

 

四、勢的種類

 

從大的方面說,勢,也就是龍脈分高下好壞數種。

 

如果山脈像萬馬奔騰一樣,氣勢磅礴,這是天子之脈,葬對了是要出皇帝的。

 

像巨浪一樣,重巒疊嶂,生生不息,這是諸侯之脈而如果像降龍一樣,有水環繞,有云行于山腰,這是宰相之脈。要出王爺。

 

比降龍脈差一點重屋脈,山脈像大戶人家的屋頂一樣層層疊疊,這是貴人之脈。

 

這是好的勢,也有不好的勢。

 

比如像驚蛇一樣,山脈亂七八糟,毫無章法,既不流暢,也不含蓄,這就是亡國亡家的脈。

 

還有像矛戈一樣的脈,如果葬在這里,后代多會死于非命。

 

如果龍脈就像流水一樣,一直往下走,從來不起伏,這個勢也就完全沒有生氣,這是死脈。

 

除了這種大的山勢之外,還有數種特別的勢。尤其有一些是不能葬人的。

 

五、五種不可葬之脈

 

一種是童山,什么叫童山?就是不長草木的山。生氣促使草木生長,如果草木都不長,那當然表明這里沒有任何的生氣。

 

第二種:斷山不可葬,就是山脈蜿蜒而來,突然如斷崖一樣斷開了,或者被人工挖斷的山脈,無論是鑿穿還是挖斷,都不可葬。因為生氣已經被截斷。

 

第三種:石山不可葬。因為土是生氣的母親,生氣依賴于土。全是石頭的山是沒有生氣生發的。

 

第四種:過山不可葬,就是前面說的龍脈依然在奔走之中,沒有形成龍穴,沒有藏風納氣之所,當然不可葬。

 

第五種:獨山不可葬。生氣是以龍脈也就是山脈的奔走運轉積累,一個單純的山沒有脈就像人沒有血脈一樣,無法生氣暢通。所以獨山不可葬。

 

這五大地方,童斷石過獨,葬下去會有壞事發生,就是好命也給折騰完了。

 

找到了龍脈,接下來就是定穴,也就是尋找龍脈中運轉的生氣在哪個地方積累。

 

《葬經》提供了一個方法,尋找特別之處。

 

六、支脈

 

龍脈都是有支脈的,理論上說,支脈越多,表示龍脈的生氣越多,效果就越好,但這么多支脈,龍穴到底在哪里呢?

 

郭大師說,比大小,如果支脈都很大,那就選擇小的那一個去定穴。如果支脈都很少,就選最大的那個。如果大小不一,十分雜亂怎么辦?

 

說明這不是一條好的龍脈,必須沒有好的龍穴,隨便亂葬,可是很麻煩的。

 

而且,尋找龍穴時,還有平地龍跟山地龍的區別。平地龍就是平原上的龍脈,會有一些浮沉的山丘出來。而山地龍則是山地中海拔比較高的龍脈。

 

如果平地龍,那么它的龍穴一定是在隴起的山頂上。如果是山地龍,那龍穴一定是在山腳,如果埋錯了地方,可是藏不住生氣的。

 

有了這個大的指導方針,再去尋找具體的形具,也就四象法。

 

七、四象

 

好的生氣積聚之地,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前親后倚,所謂前親,就是前面有水脈朝結穴之地親近,后面以及旁邊又有伏禽蹲獸做為倚靠。

 

這個伏禽蹲獸當然是指形象化的山。而在風水中,有四象之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后面要有玄武山,而且玄武山必須垂頭,表示臣服之意。如果不垂頭,則有抗拒之心,此穴必不可葬。

 

左邊為青龍山。青龍則需蜿蜒,如果青龍山山勢僵硬,尤其還回頭斜視,則是青龍藏妒,也不可葬。

 

右為白虎山,白虎必為伏虎,表示馴服之意,如果白虎山高昂,則為銜尸山,有銜噬墳中之尸之憂。

 

前面為朱雀山,則要求山峰秀麗,仿佛在跳舞一樣,如果山勢呆板,則無法收風納氣。如果以水為朱雀,則要求水質清澈且平緩。不然,水不清則生氣濁,水流得太快太急則像人在哭,都是不吉的象征。

 

這四獸環抱,才能達到風水中的藏風效果。大局上,達到山來水回的效果的,則是貴地,如果山峰僵硬,如囚犯一樣,水又沒有回顧之意,直接奔流出去,則表示葬在這里,就是王侯也要當俘虜。

 

比如三國奇人管輅曾經看到了東征將軍毋丘儉家的祖墳,發現他們家的墓雖然松柏都有,但沒有形狀,雖然有碑文,但碑文后沒有可以倚仗的東西。整個形狀看上去玄武無力,青龍無足,白虎銜尸,朱雀悲泣。這就是四危之象,后人一定會滅族。

 

果然,毋丘儉起兵反抗司馬家族,最后失敗,被誅了三族。

 

找到了青龍白虎等四獸,還要具體看形,也就是龍穴的樣子。

 

八、龍穴之形

 

龍穴有很多形狀,比如王侯的穴位,樣子就像一個燕子窩,周圍高而中央低陷,葬在凹陷處,就可以受到祭祀,受香火多,后輩自然福澤多。

 

像倒置鐵鍋的穴,葬在頂部,后代則可以得富貴。像帽子一樣的穴,后代會昌盛。

 

但有時候,龍脈的勢具備了,但穴位的形很差,葬下去,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還會有壞事發生。

 

比如像算盤一樣的穴,后人會忙成狗一樣。

 

像亂堆的衣服一樣的穴位,表示后人會淫亂而妻子善妒。

像灰袋子一樣的穴子,后人的陽宅會有火災。

 

像翻沉的船,后人中女的要生病,男的坐牢房。

 

如果像橫放的桌子,后人更慘,會斷子絕孫。

 

而有些像動物的龍穴就更要注意了,比如像臥牛飛鳳一樣的穴位,本來是極好的,但動物是活的,極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要特別注意。

 

找到好的龍穴之后,還需要仔細觀察龍穴上的土質。

 

九、觀土

 

好的龍穴的土一定是細膩的,濕潤又不沾手的,就像切下去的玉一樣,上佳的還有五種顏色。如果干燥像粟一樣,分成一粒粒,又或者濕得像塊肉一樣粘手,又或者像水泡過的沙礫分散開來,這都是兇地。

 

如果土質上佳,那么,是不是就功德完滿了呢?

 

不是的,還有最后的一個步驟:入土環節。

 

十、三吉五兇

 

就算找到了龍穴,如果下葬不合時宜,也是不行的。

 

首先有三吉,第一吉,吉時,要選擇合適的時辰,好的時辰是可以神迎鬼避的,甚至有時候,龍穴的位置不是上佳,但時辰對了,對后人也有幫助。

 

第二吉:陰陽調和,五土四備。五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元素都要有,四備則是指四季完備。

 

第三吉,葬的深度位置合適,生氣旺盛往上的,則可以淺埋,生氣深納的,則要深埋。

 

而五兇則是必須要避免的。

 

一兇,陰差陽錯,陰陽不分,相互顛倒,這是大兇。

 

二兇,時辰不對,就是找對了龍穴也是枉然。

 

三兇,力小圖大,就是活著的人本來命薄,卻希望一口氣吃個大胖子,找一個王侯之地,這樣是不量力而行。也是大兇。

 

四兇,憑福持勢。就是仗著自己的權勢,貪心不足,還要求變的。

 

五兇,僭上帶下。自己是小老百姓,墳卻修得像高級干部一樣,或者本來是窮人家,卻偏要富葬。這些都是招禍之道。

 

六兇:變應怪見。一切都應該按規矩來,不要一味求奇。

 

這就是三吉六兇,如果犯了六兇,就是葬到了吉穴,也跟棄尸荒野沒什么區別。

 

這就是《葬經》里講的東西,當然,這里面有很多老舊的東西,是不科學的。但骨子里,其實講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概念,是講人與自然的關系。大家注意取之精華,棄之糟粕。

阅读全文
聲明:站內所有資源均來自網路收集或使用者上傳分享,本站不擁有此類資源的版權,水印不代表署名僅用於防盜。
0

評論0

請先
顯示驗證碼
沒有帳號?註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