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入門(整體脈絡)介紹
水簡介
江湖《簡易經》里記載:“研地說:一霧水,二風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澤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無水。”出現風水二字。
風水,又稱堪輿、圖宅、青囊、山水、地相之術等。
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風水流派
歷史上,劃分風水流派有一個重大的誤區: 將風水流派分成形勢派和理氣派兩大類,這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容易將人引入歧途。無論是哪個流派,都要堅持形勢是風水之體,理氣是風水之用的基本原則。
分法一:如下圖。
分法二:
流派的劃分實際上是理氣方法的差異所形成的。可分成兩個大的流派,下統諸多分支。
直接采用八卦卦理理氣的流派是卦理派。包括八宅派、玄空飛星派(內有六個大的派系,統百多個小的派別)、奇門風水、河洛風水、大三元易理派、金鎖玉關等。
采用河圖、洛書和先后天八卦的陰陽五行原理理氣的流派是五行派。包括贛南楊公風水術、新三合派、命理風水、正五行風水術等。
中國風水學每一派的風水學都有不同的理論,下面詳細介紹:
(一)巒頭派:(1)形勢派(2)形象派 (3)形法派
(二理氣派:(1)八宅派(2)命理派(3)三合派(4)翻卦派(5)飛星派(6)五行派(7)玄空大卦派(8)八卦派(9)九星飛泊派(10)奇門派(11)陽宅三要派(12)廿四山頭派(13)星宿派(14)金鎖玉關派
一、巒頭派的原理
巒頭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勢,自然地理的巒頭包括龍、砂、山。龍是指遠處伸展而來的山;砂,是指穴場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圍之內的山丘;山,是指穴場外遠處的山峰。
1、形勢派。一提起形勢派,人們就會想到以形勢論吉兇的風水祖師管輅和郭璞。形勢派偏重地理形勢,主要是以龍、穴、砂、水、向來論古兇。形勢派雖然分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這三個小門派,但實際上這三個小門派是互相關聯的,幷沒有完全分離
2、形象派。形象實際上是風水中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它是把山的形勢生動地看做某一種動物或其它物體。例如某個山的形狀象一只獅子。有關形象的名稱很多,如美女照鏡、七星伴月等不勝枚舉。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礎上展開的巒頭中的一些法則,主要是論述形象與穴場配合的法則。例如有一條道路與穴場對沖,在形法派中稱為“一箭穿心“。
總之看形象的,離不開山體(巒頭):看山體的,也脫離不了形象和形法。在中國很多山勢高崇的地方,由于其山勢影響大,很多風水師都重視山勢形象與巒頭。
二、理氣派又稱屋宅派或三元理氣派。
由于理氣派將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星象、神煞、納音、奇門、六壬等幾乎所有五術的理論觀點都納入其立論原理,形成了十分復雜的風水學說。正因為理氣派過于繁雜,才分出許多小的門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學習風水學的人要特別注意選擇,否則不但學不到東西,還可能做出兇禍的風水來。
1、八宅派。八宅派綜合起來只有兩點:一是將坐山配游星論吉兇。所謂游星就是:伏位、天醫、生氣、延年四吉星和五鬼、絕命、禍害、六煞四兇星。以此八星根據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分別將此游星配在先天八卦方位,配吉則吉,配兇則兇。二是根據住宅八卦坐山,分為東四宅與西四宅,然后與人命結合,即東四命配東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而論吉兇。一般來說,八宅派計算命卦都是以年支為準。換句話說,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如果性別相同他們的命卦都是相同的,對他們的風水布局也是相同的。那一年之中出生有幾百萬人,按照八宅派風水觀點來論,他們都在一個共同點上。因此,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過于簡單粗略。特別是東西命配東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的觀點更是粗陋不堪,難以準確。希望學習風水的讀者千萬不要照搬不誤。但以游星論吉兇,在放門路或在室內布局與玄空飛星配合起來可有參考價值。具體用法筆者在后面再做論述。
2、命理派。以宅主命局中的五行喜忌配合廿四山方位的五行及玄空飛星進行風水布局,配合裝飾顏色等,對各類陽宅的室內裝璜以及風水調整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3、三合派與二十四山頭派。以山水為主,將廿四山與坐宅配山論生克關系,所謂坐宅山,實際上是指坐宅在羅盤上的五行與宅外山峰或各個建筑物之間構成的五行生克關系。配水則以十二長生位來論吉兇。十二長生就是命理學中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一般都以向上配水和水的來去論吉兇,主要是用于陰宅。但在三合派中向上配水與十二長生存在陰陽混雜之象,運用起來往往會有偏差。所以筆者提醒學風水的易友,以十二長生論水的來去之吉兇,不可全用,一定要分辨陰陽,配盡陰盡陽為善。
4、翻卦派。以八卦翻出九星卦為主,然后再配合山水以論吉兇。翻卦派有幾種翻法,如輔星翻卦,又名黃石公翻卦法,它是根據納甲起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來推斷吉兇。
5、玄空飛星派。是將山向配合元運挨排山向,元盤九星,從而看水山配合室內布局論旺衰吉兇。所謂玄空九星指的是:一白在坎為貪狼,二黑在坤為巨門,三碧在震為祿存,四綠在巽為文曲,五黃中央為廉貞,六白在干為武曲,七赤在兌為破軍,八白在艮為左輔,九紫在離為右弼。玄空學的實質就是注重元運的旺與衰,以及1-9九個數字的生克制化與命局中喜忌配合、只要讀者能把握住這一點,就算是玄空學已入門,一般來說就可以為人調整室內風水。但要把握玄空學的真髓,當然還要深入學習。
6、星宿派。星宿派指的是二十八宿,如亢金龍、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等,分別代表五行屬性。根據坐向論生克,主要是用來徇二十四巒頭的理氣吉兇。
理氣派中的奇門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以及金鎖玉觀派和紫微大數派等,在此不再一一介紹。
形勢派和理氣派。它們的理論彼此滲透。學習風水學要對兩派的精華兼收幷蓄。去偽存真。不要走入風水學的誤區。
歷代風水名家
秦漢魏晉時期的風水名流。
(1)愕里子據《史記愕里子傳》載,愕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陰鄉愕里,故俗稱愕里子。為人滑稽多智,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后,曾立以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卒,葬渭南章臺之東。死前預言,百年之后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至漢代,果然長樂宮建在其東,未央宮建在其西,武庫正當其墓。
(2) 許負、裴鉞。許負中國第一位女相師,秦朝許望之女,排行易界第三位,僅次黃石公,丈夫裴鉞排名第六,袁天罡排名第五,祖奶生于公元前221年庚辰年秋八月,天資聰明超人。6歲得到黃石公贈書(心器秘旨)十八歲扶佐漢高祖(西漢劉邦)治理天下,二十歲得皇帝賜婚裴鉞,漢文帝拜為干爹干媽。為漢王室立下奇功。五十歲(漢文帝九年)申請文帝,準其退休。其子裴洛賜封商洛侯,并繼承相法第一傳人。許負退休后相夫教子。潛心著述,(德器篇,雜器篇,聲音篇)直至仙逝,甲辰年壽終,享年八十四歲春二月。公元(221一137)年。現在我們看到的許負十六篇章即是雜器篇。德器篇廣為諸大家采用,雜器篇廣為留傳至民間,一千二百五十年后被后人著作麻衣神相,柳莊相法作為藍本留傳為布衣相法。其聲音篇少為人知,共有兩門繼承,一是許負的親侄,一是裴凱公直至今天的易尚相法也是裴氏相法。
(2)青烏子又稱青烏公、青鳥先生,據說活動于秦漢之際,曾著《葬經》一書,被后世風水先生尊為鼻祖。
(3)管格據《三國志魏志管格傳》載:格隨軍西行,過毋丘儉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格日:“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墓雖美,無后可守。玄武藏頭,青龍無足,白虎街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后來果然如此。
(4)郭璞(276-324),東晉著名學者,字景純,山西聞喜人。博學,好古代奇文,又喜陰陽卜筮之術。東晉初,為著作侍郎,后被王敦任為記室參軍。敦欲謀反,命其卜筮,璞謂其必敗,遂被王敦所殺,據說風水書《葬書》和《錦囊驚》為其所著。
(5)陶侃(259-334),東晉滬江洵陽人(今江西九江)人,字行。初為縣吏,漸升郡守,后官至刺使,都督八州軍事,為人嚴謹勤慎吏職,頗有政聲,據《晉書周訪傳》載:陶侃幼年喪親,將葬,家中忽失一牛,尋牛時忽遇一老者,對他說:“前岡有一牛,眠臥山污之中,其他若葬先人,后代位極人臣,貴不可言。”并指著旁邊一山說:“此亦其次,當出兩千石。”按照他的指引,陶侃尋回失牛,葬其親于牛眠之處,并將老者所選擇的另一處讓給周訪,后來周訪于此葬父,果然升任刺使,傳公三代,其靈驗一一如老者所言。因受這個故事的影響,后人稱這個風水寶地為“牛眠之地”。據稱,陶侃曾撰有風水著作《捉脈賦》。
(6)韓友據《江南通志》載:韓友,字景先,東晉舒縣人,出仕之前,曾追隨學者伍振學習《易經》,并能圖宅相墓。
隋唐時期的風水名流
(1)舒綽據《浙江通志》載:舒綽,隋東陽(浙江金華)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楊恭仁想遷葬祖墳,請舒綽等海內外五六個知名陰陽家為其選擇佳地。然而縱說紛紜,各抒己見,所選地點多個,不知哪個地點正確。然后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樣土一斗,將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勢“悉書于歷”,密封起來,然后將樣土示眾。幾位陰陽名家說后,人言人殊,只有舒綽所言絲毫不差。不僅如此,舒綽還說:此土五尺外有五谷,得其即是福地,世為公侯。為了驗證此話,恭仁便與舒綽同到該處進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發現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來此地過去曾為稻田,因螞蟻撈窩,故土里含米。盡管如此,死耗子還是讓他這只“貓”逮住了,所以當時朝野上下都以綽為神人。
(2)一行一行(673-727),唐代高僧,俗名張遂,河北巨鹿人,精通歷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兩界說”,對后世堪輿家們的“界水理論”,有重大影響。
(3)司馬頭陀根據《江西通志》記載:司馬頭陀曾學習堪輿之術,歷覽洪都(今南昌)諸山,欽定佳穴170余處,多有所驗。一日在拜見奉某百丈(即禪宗高僧)時說:我最近在湖南覓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識者。百丈問:“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后指著旁邊在座的華林覺說:“此為主人也”后來李景讓率眾人建廟于此,請朝廷賜號“同慶寺”,此地遂成禪學中心。結果與其預言一樣。其著作有《水法》傳世。
(4)浮屠泓僧人泓師,祖籍黃州(湖北黃岡),善陰陽算術。根據北宋李訪《太平廣記》記載:武則天當政時,泓師曾幫著張說(燕公)在京城長安東南購置一宅,并告戒說:“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過了一個月,泓師又對燕公說,此宅氣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與泓師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處三處坑,皆深丈余。泓師大驚日:“禍事!令公富貴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后,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驚問:“可否填之?”答日:“客土無氣,與地脈不相連。今縱填之,如人有痔瘡,縱有他肉補之,終是無益。”后來后來燕公之子張均、張即皆被安祿山委任大官,叛亂平定后,張均被誅殺,張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師日:“長安永寧坊東南,是金盞地。安邑里西,是玉盞地。”后來,永寧坊為王鄂宅,安邑為北平王馬宅,王、馬二人都進入官,王宅累恩賜韓弘正、史憲成、里載義等,所謂金盞破而再制;馬為奉誠園,所謂玉盞破而完也。
(5)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系聞喜。唐朝永征年間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與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經》,遂通曉陰陽,依法選擇,無有不吉,開元時為同鄉卜選葬地。適逢太史向皇上奏日:“河東聞喜有天子氣,朝廷忌之,派人挖斷所葬之山的龍脈,并下昭捉拿他,可是沒有捕到。于是又下詔免去其罪,求其進京獻藝。丘以《八字》、《天機》等書進呈。被唐玄宗授予亞大夫之官,死后祀三仙祠。
(6)楊筠松按《地理正宗》:楊筠松,字叔茂,竇州人,長期居住江西,號救貧先生。曾以《疑龍經》、《撼龍經》、《立錘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等書。被后人尊為江西派祖師。又據《江西通志》記載:筠松,竇州人,僖朝國師,官至金紫色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發入昆侖山步龍。曾路過贛州,以地理術行于世。自稱救貧仙人。卒于贛州,葬于中樂口(今山西大同)。
(7)曾文瑞江西寧都人,楊筠松高弟,作《陰陽問答》、《尋龍記》。
(8)范越鳳字可儀,號洞微山人,浙江縉云人,楊公高弟,作《尋龍入式歌》。
(9)賴文俊江西寧都人,曾文瑞之女婿,世稱賴布衣,為江西派第三代傳人,根據屈大均《廣東新語墳語》記載:“宋有賴布衣者,善相墳地,今廣東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墳,多賴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諺日:族有賴布衣,繁昌必有聞。
(10)廖禹字堯成臣,(一說字萬邦),江西寧都人,因長期隱居金精山,故世稱金精人。曾作《穴罰》、《熬極金精》。為江西派第九代傳人,地理正宗認為其為唐代人,《江西通志》認為其為宋代人,待考證。
宋元時期的風水名流
胡矮倦江西派第十二代傳人,曾做《三十六穴圖》與《至寶經》。
蔡神興號牧堂,所作《發微論》極受后世推崇。
吳景鸞字仲祥,江西德興人,西漢長沙王吳丙后裔,其祖父吳法旺精通天文、地理。其父親吳克誠曾師從宋代著名易學家、華山道人陳圖南學習易經和堪輿之術,受其影響,吳景鸞自幼對風水訓練有素、精研有驗。慶歷一年(公元1041年),宋仁宗下昭選拔陰陽家,本郡學官推舉吳景鸞入京入試。果然受到宋仁宗賞識,被授予司天監正職。然而不久因為論牛首山“坤風側射,厄當國母;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之語而被下大獄。一直到仁宗去世,才被大赦,出獄后向皇帝獻《中余圖》,未受賞識,遂佯狂削發,修道與湖北天門縣白云山洞,常往來與饒、心二州(均在江西)。著有《理氣心印》、《吳公解義》等。宋英宗治平初年(公元1964年)遺書予女而終。
劉潛江西贛州籍,宋折宗時人,上世為唐代著名堪輿家司馬頭陀,所著《地理諸說》行世。明永樂二年曾于佛像中發現此書。鄒寬字仲容,與博伯通同師廖金精,得其真傳,為相州汪伯彥卜地葬親時,曾借堪輿之言寫信說伯彥攻打金國,末云:“方今幽燕未歸版籍,朝廷有意恢弘,倘值此時揮師振旅,當勿記名位高低,奮力前進,必立稀世之名,若參之他見,微有更改,妄觸一機,百關具廢。”對此,伯彥表示同意,未能付出實施。后來宋高宗即位,果授伯彥知樞密院事,旋進右仆射,與黃潛善同居相位。看來鄒寬藝術確實詭秘,不過信中之議全是妄托空言。
徐仁旺江西上堯白云山人,曾上奏折議遷宋定陵,他主張用牛頭山前地,認為山后之地有以下害處:“坤水長流,災在丙午歲內,丁內直射,禍當丁未歲中。”對于他的這番話,起初人們并不在意。后來金人犯邊,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后,諸郡火載相繼不斷,東南州郡半為盜區。于是人們想起他的預言。
王及字肇卿,一字孔彰,原籍河南開封。其祖父王內因論歷法有差,被貶居住江西贛州。王本人幼年致力科舉,在舉不利,后棄家流浪江湖。后因喜愛歐江龍泉山水,便在此定居下來,王深明堪輿之學,對閩派風水的形成有重大影響,死后弟子葉叔亮傳其《心經》及《問答語錄》。
胡舜申原籍安徽績溪,南寧紹興年間遷到蘇州。根據《蘇州府志》記載,其人:“通風土陰陽之術,世傳江西地理所與舜申。嘗以術行四郭而相之,以為蛇門不當塞。”著作有《吳門忠告》一篇。
達僧《吉安府志》說:“達僧,姓劉氏居安流下村水南院,師司馬頭陀,善地理之術,所著有《撼龍經》、《天元一氣》諸書,世有傳之者。”這里,關于《撼龍經》的作者是達僧的說法與一般以為為楊筠松所作的觀點有矛盾。究竟哪個正確,尚待探討。
鐸長老佛寺中人真名不詳,宋元之際,以形家數術周游江西。其弟子有南昌劉子南、新建趙之方和豐城何野云。
梁饒元代人,家居江西德興,精堪輿術。時值歲暮,擺渡人李翁請其歇息一夜,并設酒款待他。飲至半酣,梁饒大發感慨說:“世上任何人能認識我,今日時師后代仙。”聽到此言,里便向他懇求吉地,梁當即指示穴位,并囑咐說:“貴從武功來,禍后福始應”后來李翁便葬在所選之穴。不幾年,其子以罪戌安徽定遠,生下一子,被朱元璋收養,賜以過姓,復賜姓沐,單名一英。此子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從傅友德取云南,留鎮其地,死后追封黔寧王。沐氏從此繼承云南王位,與名代相此終。
明清時期的風水名流
(1)張宗為汗代道教張天師的后裔,精青烏之術。元末,避陳友諒亂,改名隱居與皖南青陽。貴池一縣凡是經過他卜選的葬地,其家都留有標記。明洪武十二曾應朱元璋要求,隨軍觀察行軍途中的山川形勢。
(2)目講僧《寧波府志》稱,“目講僧,不知何許人,隱其姓氏,或云元進士,晦跡于僧。或云為陳友諒參謀,反敗逃匿為僧。明末來勤,善堪輿術,為人卜葬無不奇驗。嘗日:吾當以目講天下,故皆稱為目講云。卒死于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進墳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書絕無,刊本多為后人委托,世鮮有得其傳著。
(3)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通天文地理之學,足跡遍及東南,時方承平,社會安定,可周卻從浙江錢塘江搬到江蘇昆山居住,并說天下兵禍將起,“吾卜地莫如婁江善”,后來果然錢糖江毀于兵禍,昆山無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廟宇,相方、定位、卜日、選辰皆出其手。由于技藝精湛縣令派人為其畫像,以示贊揚。
(4)仲寧明代騰縣人,根據《茺州府志》載:他曾遇異人傳授風水之術,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駕幸南京,駐于騰縣,曾召見中寧,試其才學,仲寧指者一處,說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5)楊宗敏明代紹興新昌縣人,永樂年間,有異僧為逃避官府追捕,躲藏其家,授其堪輿之術。宗敏書速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穴位坐向。倒丈也不差毫厘。時人稱之為楊地仙。(6)廖均卿江西寧都人,命十三陵區的首席選擇家。其祖為唐朝著名堪輿家廖禹,根據顧炎武《昌平山水記》記載:明朝永樂五年(1407)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于昌平縣黃土山,及車駕臨視,封其山為天壽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己卯作長陵,……自是列圣因之,皆葬于長陵左右而同為一域焉。(7)非幻和尚蘅州寶陀山主持僧,熟讀儒書,精通地理。嘗應召選擇昌平天壽山風水,事后賜以金紫。永樂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贈他為“五官靈臺郎僧錄司右教”
(8)游朝宗明徽州人,為天壽山(十三陵)陵域的主要選擇家之一,曾受到永樂皇帝的褒賞。
(9)裴士杰明初著名堪輿理論家,曾主持編寫《永樂大典》中有關風水問題的條目。
(10)駱用卿浙江余姚人,精通堪輿之術,為十三陵的主要選擇家。早年游學不第,以經術設館授徒,明正三年(1508)中進士,歷任兵部員外郎,僑居通州。嘉靖年間,經大學士張俘敬推薦,駱用卿為明世宗朱厚在昌平天壽山十八道嶺選擇了陵寢所在,此嶺后被賜名陽翠嶺。
(11)谷宗綱字以張,明溫州永嘉縣人,精青鳥家言,考難精晰,然恥以術鳴,托情詩酒,有詩文若干卷行世。
(12)徐善繼江西德興人,初補本邑癢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于天門白云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囚每每靈驗。馳名于閩南各縣。其易學知識之淵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人自須知》等。
(13)汪朝邦字用實,明徽州人,為人憨厚,科舉失利,棄而攻醫,尤精形家言。
(14)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人,精通堪輿之學,與其兄江抱日、江東白被時人合稱為“區東三仙”
(15)奚百川安徽望江縣人,據明《太平府志》載:奚百川,本府望江縣人,“善堪輿,本鄉及桂城諸里陰陽二宅,皆其所頂。”
(16)李綁祥字和征,天資聰穎,博貫青囊星學,尤得陽宅真傳,卜筑應驗。
(17)李景溪賦性靈異,精通陽宅、星相、歷法諸法,所著有:《陽宅秘訣》、《雷庭心法》等書。
(18)徐懋榮徐懋榮,字野云,為武功伯徐有貞第四世孫,精通風水術,為蘇州文人張鳳冀、周天球、文彭、文嘉輩所推崇,晚年與諸君唱酬為樂。明歷二十三年(1605年)卒,享年七十一歲,其長子徐太衍繼承父業,其三子徐永鎮著有《堪輿錄篆》八卷。
(19)張儲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學士張位之弟,堪輿醫卜、風監之術、無所不精,明萬歷是曾瀏覽遼東,回來后對人講:“吾觀王氣所在遼左,又觀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當大貴,聞巷兒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將相。天下其多事乎?”聽者以為他胡說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關,恰應其言。
(20)閔德裕字昆岡,清代湖平廣濟縣人,常穿短后之衣,戴茅蒲之笠,懾亡織之衣,遍走山川野云,相其陰陽,查其泉脈,然后繪成圖冊藏呼吁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風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其服務可謂專業化、系列化。
(21)蔣平階《清史搞藝術傳》載:蔣平階,字大鴻,江蘇華亭人。少孤,其祖命學堪輿之學。“十年始得其傳,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證》一書。取世相川之書,訂其謬處,析其是非,惟尊楊筠松一人,曾文瑞僅以筠松以傳。……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馨,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辨證》一書。其弟子有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平階生于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與之唱和。地學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后人多用之,成為蔣盤。
(22)章攀桂字淮樹,安徽桐城人。乾隆時曾在甘肅某地任知縣,累生至江蘇松太兵備道。根據《清史搞藝術傳》的說法:“此人有吏才,多術藝,尤精形家言。謂近世型家之書,理當辭顯著者,莫如張宗道《地理全書》為之作注,稍辨其誤失。大旨本元人《山陽指迷》之說,專注形勢。攀桂既仕顯,不以方技為也。自喜其術,每為親戚交友擇地,貧者助之財以葬。……乾隆數南巡,自鎮江到江寧,江行險,每由陸詔改通水道,議鑿句容,故破崗瀆。攀桂相其地勢,日,茅山石地勢高,縱成瀆,非設閘不成,儲水多勞費,請從上元東北攝山下鑿金烏珠刀槍河故道,以達丹徒,工省修易,遂監其役,瀆成,謂之新河,百年來賴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褒賞,然而,因大學士于敏終收受賄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責,而攀桂因曾經幫助于某在金壇修建私家園邸,所以被革職,丟官后,他散居江寧,晚年沉溺禪理,著作有《選擇正宗》行于世”。
(23)葉泰字九升,清代安徽人,著有《山法十三書》十九卷行世,影響甚大,被收入《四庫全書》中。該書囊括了前人堪輿之說,而以己意評析,亦間附以己作,大旨以楊筠松、吳景鸞二家為主,論巒頭陰陽,尤尊楊公,而避廖金精之說。以上編者對歷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風水先生進行了簡略的介紹。由中不難看出:他們或出身名門旺族;或出身貧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觀;或游歷州郡之間;或以堪輿談福禍;或借風水論政治;或因相地而發跡;或憑擇地而揚名;或設館授徒,秘傳其術;或看書立說、公諸天下;總自,各有一套絕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種情趣,各有一番經歷,因而也各有一類活法。從中,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風水先生和風水先生的形形色色。將這些資料傳記串聯起來,綜合歸納,我們便會改變那種一提起風水先生就想到手提羅盤、胡謅亂咒、騙人錢財的“風水佬”的思維定勢,對風水和風水先生有一個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