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評書常聽說書人講到出家人人時是跳出三界外,不在無形中。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指天,地,人三界,亦有指天、人、水三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總的來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認為在”三界”和”五行”這個范圍里雖然也可以超脫生死,但是有約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脫離這個范圍,不受這個范圍約束,最終超凌三界,逍遙上清境,就可以真正的自由自在。道教最早出現三界一詞指的是道教的三十六天中的最高的三天三清境。
1、三界
這里所說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個大宇宙范圍或是超宇宙超時間范圍。天界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是俗人所無法高攀的神圣世界;人界也稱人間、陽間,即指所有緯度,生靈生活的世界;地界或魔界,也稱”鬼界”和陰間,意指充滿恐懼、猶如陰曹地府般的世界。
在傳統的陰陽理論體系中,天為陽,地為陰,陰陽交合產生萬物。所以講求陰陽平衡。中醫也認為,生病的人也是陰陽不平衡的結果,所以治病是講究陰陽調和。既然人也是陰陽的產物,所以一般人死有兩種去向變成陰的稱為“鬼魂”,管理鬼魂的叫陰間或者幽冥界,屬陰所以存在于地下。
生前沒有作惡的可以投胎轉世,重返人間。 生前作惡的鬼魂被打入牢獄,受到懲罰,所以也叫地獄。 變成陽的稱為神仙,神仙屬于純陽所以住在天上,所以叫神仙界也叫天界。
所以把世界分為天、地、人三界。
三界的說法是基于陰陽的理論支撐,自然產生。 其實三界也有多種分法。 有如上所述,以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為三界。 有以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這種說法在古老,在上古就以出現。 這是繼承上古觀念以天、地、水三元作為三界的劃分。 請關注公眾號:易經天下。訂閱號:易經天下。
欲界,是指有各種欲望和情感的眾生居住的地方; 色界,是指各種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還是需要依靠物質(色,指各種有形物質,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 無色界,是指各種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經不靠任何物質生存的眾生居住的地方。 此三界眾生,欲界和色界眾生多由積善之功得生此二界,無色界眾生則需要斷除淫欲和一定的靜定修持才能夠得生。 色界比欲界壽命福報 長久,無色界比色界壽命福報長久,但是福盡壽終,依舊落入輪回,沉淪苦海。
2、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廣泛地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水、木、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而道家講死后有鬼,所以只要不死,或者死了但鬼靈不散,就算跳出來了。說不在五行中,就是講不再受五行運化主宰,尚書”水曰潤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從革。”就是說萬物在五行運化中循環,水潤木生火至頂,土得這一循環,到金由生轉死,復成另一循環之滋養,即再成水潤。成仙了就不再受五行運化制約,不再有壽元耗盡身體被滅的限制而死。
3、五道
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大型宗教,在與外來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靈魂不滅的學說,這就是轉輪“五道”說。五道乃是本身輪回轉世體系,今人多知六道而不知五道輪回。道教認為人應修性守道,清靜寡欲,否則迷淪有欲,淆亂本真。不能返樸歸根,與道同體,其神便入五道。據《老君太上虛無自然本起經》載,“五道”依次為:
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神 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名也(餓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人名。(地獄道)
“五道”說把生命分為五類,分別為天、人、禽獸、餓鬼、地獄,合稱為“眾生”。最低、最痛苦的是地獄,最高、最清靜的是天。天神與人同屬眾生,“各有壽夭”,都有一個生命周期。人在“五道”中處于僅次于天的地位,體現了道教對于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
“五道”說將人的善惡與末日審判的獎懲聯系在一起,認為人的精神實體是善惡獎懲的承受者,人有罪過,精神要到地獄中接受審。眾生在善惡因果的報應之中,修善的隨福業而上升,作惡的隨罪業而下墜。如此上升下墜,生生世世不斷浮沉,永受煎熬。人如果不能修性守道、與道同體,其精神便會墜入“五道”之中,不得休息。
需要說明的是,“五道”雖然有層次高低,但都不是道教追求的目標,都是在迷淪有欲、淆亂本真中沉浮循環,不能復歸于道。與道合一才是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標。
重視生命,以生為樂,并進而追求長生不老。人的生命并不取決于天命。正如《西升經》所說,“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的生命存亡、壽夭長短,決定于自身,而非由天命決定。人只要修道養生、與道合一、安神固形,就可以長生不死。生與道合一,生與道相保,即是道教的基本教義,更是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脫離“五道”,即達到復歸于道、與道合一的境界,在宗教實踐上就是對神仙信仰的追求。對神仙的虔誠崇拜、對神仙幸福境地的向往、對神懲罰的畏懼是人脫離“五道”輪轉的動力。道教與其他宗教只注重彼岸世界忽視此生不同,是一種重生的宗教。
4、六橋 所謂六橋是指金橋, 銀橋, 玉橋, 石橋, 木橋, 竹橋.
第一道是金橋:給在世時修煉過仙法、道法、佛法,積有大量功德的人通過,以升仙或成道。
第二道是銀橋:給在世積聚功德、善果、造福社會的人通過,成為擔任神職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間香火。
第三道是玉橋:給在世積聚了功德的人經過,轉世為有權貴之人,享富貴榮華。
第四道是石橋:給在世功過參半的人經過,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道是木橋:給在世過多于功的人經過,投身貧窮、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道是竹橋:給傷天害理、惡貫滿盈的人經過,分作四種形式投身:一為胎,如牛、狗、豬等;二為卵,如蛇、雞等;三為虱,即魚、蟹、蝦等;四為化,如蚊、烏蠅、螞蟻等。
其義宣傳行善者成神,作惡者下地獄,勸人棄惡從善。
怎么跳出呢,原理是什么?傳說修行人頭頂上會長一個功柱,功就是自己的德演化成的。那么功柱的高度怎么定呢?在宇宙很深的空間,人的心性位置有一個刻度,修行人心性位置有多高,修行人的功就能長多高。功柱和心性尺度不在同一個空間,但高度是一樣的。他們也不在我們這個表面空間,是在很深的空間,天目層次不高的人是根本看不到的。這個修道的人或修佛的人,不管哪個法門,都是一樣的。不斷的在世間修煉,修心性,心性提高,功也跟著長。當修行人的這個功長的很高很高的時候,超出這個三界的范圍,修行人就是跳出三界了。
那么怎么又走出五行呢?在修行人長功的同時,層次不斷提高的同時,修行人的功也會升華,變的越來越細膩,密度越來越大,能量越來越高,威力也越來越大,同時充滿了你所有空間的層層身體,直到極其微觀的境界。功是有靈性的高能量物質,就會漸漸把修行人最無能的肉體細胞,分子,原子,直至往下極其微觀的構成粒子都全部轉化為那種高能量物質構成。當修行人走出世間法修煉的時候,修行人的身體就會完全由功構成,是宇宙中最好的物質構成,宇宙不壞他不壞。肉體轉換到這種最高形式,就不會老去,沒有新陳代謝,還會像年輕人方向退,最后定住。這時修行人就不會再受表面物質空間的時間和法則制約了,同時可以和修成的元嬰合為一體,一起帶走。有的法門不要肉體,走涅槃,那就可以虹化掉,什么都不剩。用人眼看就看見一束光,呼一下飛走了,就是他的元神帶著修成的元嬰和功走了。
”這跳出“三界外”指的是一種精神境界。 而“不在五行中”卻是一種修真的肉身境界。 人只有做到氣化如愿、羽化飛升的境地,才能使自己的肉身從有到無,合于虛空之神,方能說出有入無、“不在五行”。 這是因為虛空之中的五行已經具備了,虛此實彼方能和符合于“反之則道之動”的總法則。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