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一切易學術數的基石,是古人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并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并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運動變化規律。
除了作為易學術數的基石,五行學說在中醫和人體健康中亦有廣泛的應用。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系,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
弄清楚五行與身體五臟六腑的關系不僅有利于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對于體會五行生克以及打牢命理和相學有關身體健康的基礎知識也大有裨益。下面易經天下先為大家從概念上介紹一下五行的自然屬性。
一、五行基礎屬性
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火曰炎上: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土曰稼穡: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
金曰從格: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水曰潤下: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五行生克關系: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
二、五行與機體概述
五行機體圖
心主血氣,藏神,五行屬火,充于脈,其華榮于面,開竅于舌,與小腸互為表里,色紅,味苦,嗅焦;
肝主疏泄,藏魂,五行屬木,充于筋,其華榮于爪,開竅于目,與膽互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運化,藏意,五行屬土,充于肌,其華榮于唇,開竅于口,與胃互為表里,色黃,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屬金,充于皮,其華榮于毛,開竅于鼻,與大腸互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腎主精髓,藏志,五行屬水,充于骨,其華榮于發,開竅于耳,與膀胱互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三、五臟六腑的五 行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有五臟就有六腑,五臟和六腑是經絡關系。
肝為經,膽為絡,心為經,小腸為絡,脾為經,胃為絡,分泌系統是胰腺,肺為經,大腸為絡,腎為經,膀胱為絡,肝為經,膽為絡,肝膽相照,相互影響。
心為經,小腸為絡,食物中營養,水分經小腸吸收后進入脾臟輸入肺,另一部分進入腎輸入膀胱,當心有火時,會使小腸受熱,受熱后的水分進入腎輸入膀胱,會出現尿熱,尿痛,甚至尿血的現象,如果久治不愈時,就考慮調理心臟等。
脾為經,胃為絡,胃是容納食物的,象一個發酵器,脾像蒸餾器,提煉輸送,二者配合,將營養輸送到全身,由于經絡影響,胃寒脾受濕,脾受濕困胃,所以胃功能減退。
肺為經,大腸為絡,肺受寒時,會出現腹瀉,時間久了會出現咳嗽的現象,肺有火時,會產生便秘,便秘久了會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負擔。
腎為經,膀胱為絡,腎功能不全的人會出現膀胱炎,結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臟里邊就是說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臟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幫助膽分泌膽汁兒的,肝功能不好時,立即對脾有一個壞影響,使食欲減退,厭油膩,腹脹,胃脹,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腎:脾有生化氣血作用,當這個功能差時,立即對腎有一個壞的影響。
腎克心:比如心臟病,治了幾年,幾十年,最后還是死于心臟病,也就是西醫忽視了腎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當心有火時會出現胸悶氣短,前胸痛,因為心克肺,是相互制約的。肺克肝:肺有火時,肝火更旺,反過來就困擾著肺。
從相克的理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一個臟器有病時,其他臟器就會受到連及傷害,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內不能治愈,就會變成慢性病進入惡性循環,惡性循環的發展過程就是相克的連續,這樣周而復始的相克,就會使所有的臟器受損,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種或同時出現幾種病癥,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五行不協調,陰陽不平衡。
四、顏面望診看健康
從五竅,五體,五志,五味,五色來表現:
五竅 ——
肝開竅于目:肝臟不好眼睛干干澀澀。
心開竅于舌:心臟不好的人影響中樞神經,吐字不清。
脾開竅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無味,口唇無光澤。
肺開竅于鼻:肺功能不好,會引起鼻塞,鼻炎,鼻竇炎。
腎開竅于耳:腎功能不好會引起耳鳴,耳聾,中耳炎,鬧耳 底。
五體 ——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傷筋,筋傷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軟,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豎紋,不光滑。
心主臉:心臟不好的人早晨起來臉浮腫。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發達,四肢無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強,頭發干燥,汗毛孔粗,皮膚無光澤。
腎主骨:腎功能不強時,影響骨骼健康。
五志 ——
情緒會傷肝,怒則傷肝脾氣暴躁,控制不了天氣,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喜則傷心,注意心情,樂極生悲,不要去那種過于激動的場合。
脾:思則傷脾。現在來自個方面非壓力很大,情緒緊張,思慮過度,導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黃肌瘦。
肺:悲憂傷肺,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傷過度,不停咳嗽,時間久了開始咳血,形成肺結核而死。
腎:恐則傷腎。驚嚇刺激腎功能,膀胱內氣功能不好,您就說:嚇得屁滾尿流。
五味 ——
肝功能不好的人少吃酸的,美味不可多用。
心臟功能不全的人少吃苦的,苦味入心,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動。
脾功能不強的人少吃甜食,甜味入脾,影響消化。
肺臟功能不強的人少吃辛辣的食物,辛辣入肺。
腎功能不強的人少吃咸的,咸味入腎,咸味過重傷腎,美味不可多用。
五色 ——
肝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青。
心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紅(高血壓的人臉色發紅)
脾胃不和的人臉色發黃,無光澤。
肺臟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白(結核的病人過午發燒 , 臉色發紅)
腎功能不強的人,臉色發黑,因為腎過濾毒素的,如腎臟不好,毒素濾不出去,反射到臉上,所以臉色黑。
五、五臟六腑的生理
肺,大腸為金 肝,膽為木 腎,膀胱為水 心,小腸為火 脾,胃,胰為土。 五行相克相生,治療疾病不可單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調養),每種疾病至少二十五種,應擇優,排好順序,分階段治療。
1)五臟的生理(腎)
腎 —— 中醫認為腎的功能是藏精、生髓、生骨,為生育發育之源,又主納氣,主水,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于發。
1 、血液循環的過濾器;
2 、腎主生殖;
3 、腎主水(泌尿);
4 、腎主骨生髓,通于腦 ” 其華在發 ” ;
5 、腎納氣 人體呼吸雖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氣必須納于腎;
6 、絡膀光;
7 、腎開竅于耳及二陰。
2)五臟的生理(肝)
肝 —— 中醫認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開竅于目,其華在爪。
1 、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
2 、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儲存器,向心臟供血;
3 、主謀慮,考慮判斷事情的能力與肝膽有關;
4 、主筋,其華在于爪.久走傷筋,筋傷肝衰;
5 、開竅于目,由于肝膽經絡走向眼睛,肝膽有病變會影響眼部;
6 、消化,膽汁是由肝臟分泌進入膽囊和十支腸,幫助腸道消化吸收營養.病變出現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脹,腹脹;
7 、絡膽,出現膽結實,膽囊炎等。
3)五臟的生理(脾)
脾 —— 中醫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暈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于唇。
1 、脾與胃有經絡關系,胃是容納與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輸送營養到心,肝,腎,胃,肺,大腦和四肢。
2 、脾生血 主運化,它將營養輸送到血液中;
3 、脾通血 脾臟有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能力;
4 、脾主肌肉 脾健康肌肉發達有力;
5 、脾主四肢 功能好,四肢有力;
6 、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臟輸布功能紊亂全身浮腫;
7 、絡胃 胃寒則脾濕。
4)五臟的生理(肺)
肺 —— 肺是宰相,開竅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參與意識活動,憂悲易傷肺。
1 、主呼吸;
2 、通調水道,水道不通會出現浮腫;
3 、主皮毛,皮毛感受到氣溫,疼痛首先反射到肺;
4 、絡于大腸。
5)五臟的生理(心)
心 ——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為人體血液動力所在,并認為心主神志,開竅于舌,其華在面。
1 、心是推動血脈運行的臟器,屬火,是泵.它的功能出現問題,整個五臟六腑都出現問題;
2 、主思維 每個臟器與神經都有關系.古人把神賦予心,由陰氣,陽氣相互作用而成,精神體現人的意志.把魂賦予肝,魂是隨著精神而活動叫靈魂.如:痰迷心竅---癲癇(西醫);
3 、心主汗,汗為心之液.過多的流汗會導致心臟衰竭.自汗,盜汗,手足潮濕也說明心臟有病變;
4 、心開竅于舌,心有病變在舌反映出來.舌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質淡白,心火旺(上)則舌質紅,甚至舌體糜爛.心血淤滯舌質紫暗或現瘀點,瘀斑;
5 、絡小腸,心有火使小腸受熱,受熱的水分進入膀胱.出現尿痛,尿澀,尿熱甚至尿血。
6)六腑的生理(膽)
膽附于肝,內藏"膽汁",膽汁注入大腸,促進食物消化; 膽氣與人的精神情志有關.驚悸,失眠,多夢,等精神情志癥狀,也從膽方面治療; 膽病:嘔吐苦水,膽液外溢身,面目發黃等癥狀。
7)六腑的生理(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1 、胃:胃主主受納,腐熟水谷。中醫稱胃:山谷之海。胃謂后天之本,人以胃氣為本。胃氣不衰病愉快。
2 、小腸:小腸分清濁。清為精養.濁為糟粕。吸收精養,經脾輸送身體個部分利用,剩余水。下輸膀胱。小腸病變,影響消化,小便異常。
3 、大腸:大腸接受小腸下注物。大腸虛:腸鳴,大便瀉等。大腸實:大便秘等。
4 、膀胱:膀胱是人體水的代謝器官之一。津液通過下焦陽氣,而為尿排除體外。
5 、三焦:三焦總司人體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養,水液代謝。上焦司呼吸主血脈,謂氣。中焦熟水谷,吸精養通肺化生營血。下焦分清濁。
8)五臟的病變反映
1 、腎: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順,下肢浮腫,頭暈,耳鳴,性冷淡,高血壓,不育癥,結石,炎癥,關節痛,呵喘不止;
2 、肝:口干苦,耳鳴,聾,偏頭痛,手腳抽筋肝區痛沉,易怒,多疑,惡心,嘔吐,易感冒,經期不正常,行走不穩等;
3 、脾:口臭酸,食欲退,愛睡,頭身沉重,皮膚瘙癢,胃反酸,隱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
4 、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腫,口鼻皮膚干燥,呼吸無力,大便干稀不定;
5 、心:胸悶氣短,心率不齊,胸心痛,失眠多夢,多汗,眩暈,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瘡。
9)五臟病變臉部的反映
1 、腎:顴骨到耳之間,到下巴為腎反射區;
2 、肝:鼻梁中段和兩側為肝膽反射區;
3 、脾:鼻子尖是脾,兩側是胃;
4 、肺:前額和兩眉中間是肺;
5 、心:額頭,兩眼間是心,心血官反映區;
6 、小腸: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腸;
7 、大腸:鼻翅兩側大腸;
8 、腦:兩眉間;
9 、生殖系統:上下嘴唇;
10 、心:壓力:印堂上.突發變化有病變,顏色發白,黑斑,紅,膿包,紅絲等。
評論0